《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时间: 2025-01-26 00:23: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白话文翻译:
月亮已经缺损,霜气浓厚,细小的花蕊也变得干燥,这花没有归属,仿佛是桂堂的仙子。鹫峰的儿子在前夜惊动了我,蟾蜍的洞里空空如也,想起往年的情景。破裓山的和尚怜惜那高洁的品质,练裙溪的女子与之争艳。希望你能采摘这幽幽的花佩,不要让孤芳老去在涧边。
注释:
- 月缺:指月亮缺损,象征着事物的无常。
- 霜浓:指秋霜浓厚,营造出冷清的氛围。
- 桂堂仙:桂花的寓意,与李白所称的“桂堂”相关,暗指高洁的品格。
- 鹫峰:指高山,象征着精神的高远。
- 蟾窟:蟾蜍居住的地方,象征着孤独与寂寞。
- 练裙:形容女子的裙子,寓意美丽与清雅。
- 幽佩:指细致的花佩,象征着美好的情感和品位。
- 孤芳:指孤独的花,象征着纯洁而不被理解的美。
典故解析:
“桂堂仙”出自古代诗歌中对桂花的赞美,常与高洁、清雅相联系;“蟾窟”则是关于月亮的神话,蟾蜍常常在月亮下出现,象征着孤独和怀旧。破裓山的和尚常常被描述为高洁的象征,而练裙溪女则体现出人间的清丽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清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性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八月十七日,正值中秋时节,诗人通过送桂花的方式,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愿,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开篇以“月缺霜浓”引出秋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孤独的氛围。接着,诗人借用“鹫峰子落”和“蟾窟枝空”,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破裓山和尚与练裙溪女的描绘,表现出对高洁品质与美丽形象的赞美,反映了他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以“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结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愿其珍惜美好时光,不让孤独的美丽在岁月中消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缺霜浓细蕊乾”:诗人以月亮的缺损和霜气的浓厚,隐喻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 “此花无属桂堂仙”:桂花无主,突显其孤独,暗喻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 “鹫峰子落惊前夜”:鹫峰的落日,勾起诗人对往事的回忆,表露内心的感慨。
- “蟾窟枝空记昔年”:蟾蜍的空洞象征着失去与怀旧,点明了诗的情感基调。
- “破裓山僧怜耿介”:和尚的怜惜,传递出对高洁品性的赞美。
- “练裙溪女斗清妍”:女子的美丽与清雅,增添了诗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愿公采撷纫幽佩”: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美好愿景。
- “莫遣孤芳老涧边”:希望珍惜美好的事物,避免孤独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桂堂仙”,比喻高洁的品质。
- 拟人:如“鹫峰子落”,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情味。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愿,同时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自然的描写中,传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友谊的珍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桂花:象征高洁、纯真的美好品质。
- 鹫峰:象征精神的高远与孤独。
- 蟾蜍:象征着孤独与怀旧。
- 练裙:象征女子的美丽与清雅。
- 幽佩:象征着美好的情感与品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缺霜浓”意指: A. 秋天来临
B. 月亮圆满
C. 白天阳光明媚
D. 花开正盛 -
“愿公采撷纫幽佩”中的“幽佩”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美丽的花佩
C. 高洁的品质
D. 诗人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破裓山僧”代表: A. 追求名利的人
B. 高洁与清雅的人
C. 忍耐与孤独的人
D. 寻求财富的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思考,但苏轼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对友谊的珍视,而王维则更偏向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