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 〔唐代〕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话文翻译:
汴水和泗水都在流淌,流到瓜州的古渡头。
吴山的点滴愁绪萦绕心头。思念无尽,怨恨也无尽,
直到回归之时才会停止。月光下,我独自倚靠在楼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汴水、泗水:分别是古代的两条河流,流域内多为文化重地。
- 瓜州:位于现代的江苏省,是历史上著名的渡口。
- 吴山:指的是吴国的山川,常用作愁苦的象征。
- 思悠悠、恨悠悠:思念和怨恨都十分绵长。
- 月明人倚楼:月光明亮时,独自倚靠在楼上,显得孤寂。
典故解析:
- "汴水流"与泗水流的提及,表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同时暗示了流逝的时间与未解的情感。
- "吴山点点愁"传递出一种无尽的忧伤,吴山在古诗中常常与离别、思念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闻名,善于描绘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长相思·汴水流》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身处政治动荡与个人离愁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的感慨。
诗歌鉴赏:
《长相思·汴水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汴水”和“泗水”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开头两句以水流为引,流动的水象征着不断变化的生活与无法停留的时间。接着提到的“吴山”,则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愁苦。
“思悠悠,恨悠悠”两句,情感的绵延无尽,既有对故人的思念,又有对离别的怨恨,交织在一起,使得情感更显复杂。最后一句“月明人倚楼”,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似乎在静静地守望着远方的故乡,月光的明亮却无法驱散心中的愁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技巧与深厚的情感,常常令读者深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诗人以两条河流的流淌引入,说明时间的流逝与故乡的遥远。 -
吴山点点愁。
吴山是愁苦的象征,点点的愁绪如同山间的细雨,弥漫在心头。 -
思悠悠,恨悠悠,
不断的思念和怨恨,表达了情感的持久与深重。 -
恨到归时方始休。
恨意只在归来之时才能结束,暗示了归乡之路的漫长与艰难。 -
月明人倚楼。
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独倚楼台,思绪纷飞,显得孤独而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水的流动比喻时间与人生的流逝。
- 对仗:诗中“思悠悠,恨悠悠”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水流与山愁仿佛拥有了感情,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汴水、泗水:象征着故乡的记忆与时间的流逝。
- 吴山:愁苦的象征,表达人生的无奈与思念。
- 月明:明亮的月光象征着思念的清晰与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条河流是诗中提到的?
A. 长江
B. 汴水
C. 黄河 -
诗中提到的“恨”何时才能结束?
A. 离开时
B. 归时
C. 忘记时 -
“月明人倚楼”中的“人”指代的是谁?
A. 朋友
B. 诗人自己
C. 旅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在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中,思念的情感通过自然景物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李白的《月下独酌》则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以月光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这些书籍将帮助深入理解白居易的作品和唐代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