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扑地花一作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话文翻译:
在靖安宅的窗前,垂柳轻摇;
在望驿台前,满地的花儿绽放。
满地的花儿,也可以说是铺地的花,
两个地方的春光,竟然在同一天里都已逝去,
居住的人思念远方的客人,而客人也思念着家乡。
注释:
- 靖安宅:指的是白居易的居所,寓意安静和安宁。
- 望驿台:古代用于眺望驿站的高台,象征着思念和期待。
- 扑地花:指的是盛开的花朵,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 两处春光同日尽:指的是在同一天内,两个地方的春天都已结束,暗示时光流逝的无情。
- 居人思客:居住在此的人思念外面的客人,反映了人们对亲朋好友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平易近人著称,常常关注民生,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涉及生活的细节和社会现象。白居易在仕途上曾历任多职,晚年隐居,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
《望驿台》是白居易在安居时写的,表达了他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对春天流逝的感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因朝廷政治动荡,许多文人都怀有离愁别绪,这首诗恰恰反映了这种情感。
诗歌鉴赏:
《望驿台》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窗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客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描写“当窗柳”和“扑地花”,将读者带入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柳树的柔美和花朵的绚烂,映衬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
然而,随着“两处春光同日尽”的出现,诗歌的情感迅速转向,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无奈和惆怅。诗人不仅在描绘自然景色,更在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最后一句“居人思客客思家”则将个人情感与普遍人性结合,彰显了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诗的结构紧凑,意象鲜明,再加上白居易一贯的平易风格,使得这首诗在唐诗中独具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靖安宅里当窗柳:窗前的柳树,象征着安静和宁静的生活环境。
- 望驿台前扑地花:在驿台前,花儿盛开,暗示着春天的美好。
- 扑地花一作铺地花:花儿的繁盛,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 两处春光同日尽:两个地方的春光在同一天消逝,反映出时光的流逝。
- 居人思客客思家:居住的人思念客人,客人又思念家乡,表现出思乡与离愁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铺地的装饰,增强了视觉美感。
- 对仗:诗中“居人思客”和“客思家”对称呼应,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光的逝去,使得自然景色充满了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思念之情与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人们的情感,白居易反映了生活中的孤独与对亲人的思念,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性化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情和思念。
- 花:代表美好与春天的生机。
- 春光: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短暂。
- 驿台:象征着离愁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靖安宅”指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诗人的居所
C. 诗人的学校
D. 诗人的朋友家 -
诗中“居人思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念朋友
B. 对春天的怀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的“扑地花”可以理解为: A. 地上的花朵
B. 空中的花瓣
C. 流动的花香
D. 盛开的树木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白居易《望驿台》 vs 杜甫《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白居易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出离愁,而杜甫则更直接地描述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