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田校理
铨筦萃贤豪,夫君主剧曹。
长才沛馀裕,众论蔚推高。
逮此分符贵,知无顿刃劳。
公卿如有缺,不独赐金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田校理的赞美与祝福。铨衡官吏的职位汇聚了许多贤良之士,您的君主能够像曹操那样掌握大权。您的才能深厚而广泛,大家对您的评价也非常高。在这样的时刻,得到这样的荣誉实属珍贵,您也不需要费心去争取。而当朝的公卿们若有缺失,也不仅仅是给予金银的奖励。
注释:
- 铨筦:指的是选拔和管理官吏的机构。
- 夫君主剧曹:指的是君主像曹操一样具有权威。
- 长才沛馀裕:形容才华出众,并且才能得以施展。
- 逮此分符贵:得到这样的荣誉地位十分珍贵。
- 公卿如有缺:如果朝中的公卿有职位空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以史为鉴”,反对宦官权势。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司马光在朝中任职期间,表达了对同僚田校理的祝贺与鼓励,体现了当时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政治清明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田校理》是一首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作,不仅表达了对田校理的赞美,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对于选拔人才的思考。诗中开篇提到“铨筦萃贤豪”,明确指出铨衡选拔贤良的制度,显示了作者对当时政治格局的关注。接着提到的“君主剧曹”,则通过历史人物曹操的强权形象,暗示了作者对于君主应有的决策能力的期许。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的品德与能力,强调了长才的积极影响及其在官场上的重要性。
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意象鲜明,体现了司马光的政治理想与道德追求。通过对田校理的送别,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个人的祝福,更传达了对整个社会政治环境的深刻思考,展现出士大夫阶层对国家前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铨筦萃贤豪:强调选拔系统的重要性,贤良之士汇聚一堂。
- 夫君主剧曹:以曹操为参照,暗示统治者的权威和能力。
- 长才沛馀裕:指田校理的才华不仅深厚,而且还有广泛的影响。
- 众论蔚推高:众人的评价使得他的地位更加显赫。
- 逮此分符贵:在这样的情况下,获得的荣耀是极其珍贵的。
- 知无顿刃劳:强调无须费心去争取,才能自然被认可。
- 公卿如有缺:如果朝中的高官有空缺,可以信任他。
- 不独赐金褒:不仅仅是给予金钱的奖励,还应重视其才华。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采用对仗手法,如“长才沛余裕,众论蔚推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君主比作曹操,突显其权威与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赞美田校理为主线,强调了人才在政治体系中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贤豪:象征着有能力和德行的人才。
- 君主:代表着国家的权力中心与治理者。
- 长才:象征着优秀的才能与智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铨筦”指的是什么? A. 诗歌
B. 选拔官吏的机构
C. 一种乐器
D. 一位历史人物 -
诗中提到的“长才沛余裕”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才能深厚且广泛
B. 财富丰富
C. 人脉广泛
D. 生活富裕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司马光的《送田校理》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与对国家的忧虑,但表现方式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司马光更侧重于对个人的赞美与祝福,而杜甫则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资治通鉴》
- 《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