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其二 寒灯》
时间: 2025-02-04 15:36: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其二 寒灯
风凄月冷,正宵长如水。
斜倚薰笼浑如醉。
伴凄凉挚友,一盏兰膏,看点点,
怕是深闺红泪。
当年轻小别,握手灯前,
千万叮咛语应记。
数载不归来,盼断鸿鳞,
离情苦,玉人憔悴。
且闷对银缸数更筹,
总敲断金钗,慧心都碎。
白话文翻译:
在这风冷月寒的夜晚,仿佛时间如水般漫长。我斜倚在香炉旁,感觉自己似乎有些醉意。身边与我共度这凄凉时光的挚友,只有一盏兰膏灯,映照出点点滴滴,似乎是深闺女子的红泪。年轻时的分别,曾在灯下握手,千言万语的叮咛应铭记于心。如今数年未归,盼望着断翅的大雁,离别的情感令人苦楚,心中的美人已然憔悴。此时只得面对着银缸,数着更漏,心中无尽的苦闷,金钗也随之断裂,聪慧的心都已破碎。
注释:
- 薰笼:香炉,用来熏香,象征温暖和愉悦的氛围。
- 兰膏:兰香的油膏,暗指灯光的温柔。
- 深闺红泪:指深闺女子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表现出离别的痛苦。
- 鸿鳞:指大雁,寓意远行和思念,鸿雁传书的典故。
- 银缸:指计时的器具,这里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薛建吾,近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风格独特且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此诗作成于诗人经历了离愁别绪的阶段,情感的波动与对亲友的思念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诗中浓厚的离愁感受映射了那个时代人们在动荡与离别中所经历的情感冲击。
诗歌鉴赏:
《洞仙歌 其二 寒灯》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对离别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开篇以“风凄月冷,正宵长如水”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诗人斜倚薰笼,似醉非醉,暗示着他内心的迷茫和对往昔的回忆。
在与挚友的陪伴中,只有一盏兰膏灯亮着,微弱的光线映照出点滴泪水,象征着深闺女子的思念与忧伤。这里的“兰膏”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代表着温柔的思念与关怀。接下来的回忆中,年轻时的握手与叮咛,充满了青春的美好与期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美好却变成了数载的等待与渴望,离愁的苦楚令人感慨。
最后,诗人面对银缸,数着漏水,时间的流逝让他愈发感到绝望,而金钗的断裂则象征着他心中理想的破灭和对美好情感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离别痛苦的深刻理解,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凄月冷,正宵长如水。”: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 “斜倚薰笼浑如醉。”:诗人似乎因为思念而心神恍惚,倚靠在香炉旁。
- “伴凄凉挚友,一盏兰膏,看点点,怕是深闺红泪。”:灯光摇曳,映照出流淌的泪水,表现出思念的凄凉与痛苦。
- “当年轻小别,握手灯前,千万叮咛语应记。”:回忆年轻时的离别,珍贵的叮咛铭刻在心。
- “数载不归来,盼断鸿鳞,离情苦,玉人憔悴。”:长时间的分离,期待着归来的鸿雁,离愁苦恼,令美人憔悴。
- “且闷对银缸数更筹,总敲断金钗,慧心都碎。”:在无尽的等待中,时间的无情使得内心的希望破灭。
修辞手法:
- 比喻:“夜晚如水”生动形象,表达时间的流逝。
- 拟人:“灯前握手”,让物体具有人情味,增添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现了对友情的珍惜与思念,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深刻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离愁时的脆弱与渴望。
意象分析:
- 寒灯:象征孤独与思念,照亮了离别的苦情。
- 鸿鳞:象征远行与归期,表达对朋友的期待。
- 兰膏:象征温暖的情感,寄托着思念与关怀。
- 金钗:象征理想的破碎,表达心灵的伤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兰膏”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温暖的情感
- C. 冷漠的心情
-
“数载不归来”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悲伤
- C. 幸福
-
诗中“银缸”代表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友情的坚固
- C. 生活的美好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by 屈原:同样表现对离别的深刻思考。
- 《静夜思》by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离愁。
诗词对比:
- 薛建吾的《洞仙歌 其二 寒灯》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离别和思念的情感,但薛建吾的作品更强调友情和时间的无情,而李白则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意象。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收录了众多古诗词作品的经典。
- 《诗词鉴赏指南》:提供了诗词鉴赏的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