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定夫赴湖南提刑二首》

时间: 2025-02-04 13:32:18

菊後霜前换绣衣,湘南岭北看梅枝。

还将方策汗青语,拈出圆扉草绿时。

四海几人怜我老,三年两作送君诗。

借令贵杀衡阳纸,半幅无妨慰梦思。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蔡定夫赴湖南提刑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菊後霜前换绣衣,湘南岭北看梅枝。
还将方策汗青语,拈出圆扉草绿时。
四海几人怜我老,三年两作送君诗。
借令贵杀衡阳纸,半幅无妨慰梦思。

白话文翻译:

在菊花凋谢后、霜降之前,我换上了绣花的衣服;
在湘南和岭北,我欣赏着梅花的枝头。
我还会拿出古人的典籍,和你谈论那些历史的事;
趁着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和你一起赏玩。
四海之内有几人怜惜我这年老的人,
这三年里,我两次为你写送别的诗。
即便那衡阳的纸贵得要命,
我写下半幅诗篇也无妨来抚慰我的思念。

注释:

  • 菊后霜前:指菊花在霜降之前的时节。
  • 湘南岭北:指湖南地区的南部和北部。
  • 方策:古代的典籍,指《尚书》。
  • 圆扉草绿时:指春天草木繁盛的时节。
  • 贵杀:形容纸张非常昂贵。
  • 衡阳纸:指产自衡阳的纸,因其质量好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景物,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送别友人蔡定夫赴湖南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反映了当时文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开头两句描绘了时节的变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欣赏。接着,诗人通过提及古籍,显示其博学多才,暗示与友人之间的共同话题与情感共鸣。最后两句则展现出诗人深厚的友情与思念之情,尽管纸张昂贵,诗人仍愿意倾情作诗,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与不舍。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运用简练的语言将离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菊後霜前换绣衣:写菊花凋谢前的时节,暗示时光流逝,借此感叹人生。
  2. 湘南岭北看梅枝:指在湖南的梅花盛开,表现出对美景的向往。
  3. 还将方策汗青语:提到古籍,表达对历史的关注与对友人的知识交流。
  4. 拈出圆扉草绿时:描绘春天的景象,寓意希望。
  5. 四海几人怜我老:感慨自己年老无人关怀,流露出孤独感。
  6. 三年两作送君诗:强调与蔡定夫的深厚友谊。
  7. 借令贵杀衡阳纸:即使纸张昂贵,仍愿意为友人写诗。
  8. 半幅无妨慰梦思:即使只有半幅诗,也能抚慰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菊后霜前”和“湘南岭北”,对仗工整。
  • 比喻:将诗与昂贵的纸张相比,表达了情感的珍贵。
  • 拟人:用“怜我老”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清高与坚韧。
  • 梅枝:象征坚韧与高洁。
  • 春天草绿:象征希望与生机。
  • 衡阳纸:象征友谊的珍贵与诗歌的昂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菊后霜前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变化?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方策”指什么?

    • A) 书信
    • B) 古籍
    • C) 诗篇
    • D) 画作
  3.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如何?

    • A) 冷漠
    • B) 深厚
    • C) 嫉妒
    • D) 无所谓

答案:

  1. C) 秋天
  2. B) 古籍
  3. B) 深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赠刘景文》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苏轼: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友人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但杨万里的诗更为细腻,苏轼则更具豪放之气。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