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作者:卢祖皋
翠楼十二阑干曲。
雨痕新染蒲桃绿。
时节又黄昏。
东风深闭门。
玉箫吹未彻。
窗影梅花月。
无语只低眉。
闲拈双荔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在翠楼上,伴随着细雨的黄昏时分,诗人面对着窗外的景致,感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翠楼上的栏杆曲折,雨水刚刚浸染了蒲桃的绿意。时节已是黄昏,东风把门紧闭,似乎有意阻隔外面的世界。窗内,玉箫的声音仍未消散,窗外的梅花与月影交织在一起。诗人无言以对,只能低头沉思,手中随意地拈起一对荔枝,流露出一种闲适却又略显孤独的情感。
注释:
- 翠楼:指装饰华丽的楼阁,象征着高雅的生活环境。
- 蒲桃:指蒲桃树,雨痕染绿表示春雨滋润了环境。
- 黄昏:指的是日落后的时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感伤。
- 玉箫:古代乐器,象征着音乐的悠扬和情感的抒发。
- 梅花月:梅花与月光的影子,象征着清冷和孤独的美。
- 荔枝:一种水果,象征着丰盈和美好,但在此处与诗人的情感形成对比。
典故解析:
“东风”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生机,而“玉箫”则常常与高雅的音乐和情感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与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祖皋,字子贞,号秋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菩萨蛮》创作于卢祖皋的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此时,作者可能正经历一些人生的变故,因而在诗中表现出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开头的“翠楼十二阑干曲”,以优美的景致引入,展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随着“雨痕新染蒲桃绿”,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春雨过后的温柔。
“时节又黄昏”,暗示着时间的流逝,黄昏的意象则增强了孤独感。接下来的“东风深闭门”,不仅描绘出一种封闭的空间感,也反映了内心的封闭与隔绝。
“玉箫吹未彻”,描绘出美妙的音乐仍在耳边萦绕,但此时的音乐却是孤独的伴奏,无法驱散心中的阴霾。窗外的“梅花月”影,增添了一种冷清的美感,诗人在无言中低眉,显得无比沉重。
最后一句“闲拈双荔枝”,虽表面看似轻松,实则暗含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无奈,荔枝象征着幸福,却在此时显得格外孤独。整首词浑然一体,情感细腻而深邃,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楼十二阑干曲:描绘了楼阁的华美与曲折,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 雨痕新染蒲桃绿:强调了春雨的滋润,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时节又黄昏:暗示时间的流逝,黄昏的景象让人感到惆怅。
- 东风深闭门:象征着内心的封闭与隔绝,无法与外界沟通。
- 玉箫吹未彻:音乐未尽,暗示着情感仍在流淌。
- 窗影梅花月:窗外的景象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 无语只低眉:无言以对,内心感慨,情感愈加沉重。
- 闲拈双荔枝:表面轻松,实则隐含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翠楼”、“玉箫”等形象比喻生活的美好。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东风深闭门”。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情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楼:象征高雅和美好的生活环境。
- 蒲桃: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生机。
- 黄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玉箫:象征音乐的美好与情感的流淌。
- 梅花月:象征孤独与清冷的美。
- 荔枝:象征美好与丰盈,但又暗含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东风深闭门”意在表现什么?
- A. 外面的春天
- B. 内心的孤寂
- C. 美好的音乐
- D. 暖意融融的天气
-
填空题:诗人通过“___”来表达对黄昏的感慨。
-
判断题:整首诗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向往。(对/错)
答案:
- B
- 黄昏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卢祖皋的《菩萨蛮》同样描绘了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但苏轼更多表现出豪放与洒脱,而卢祖皋则显得更加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词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