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州行衙二首 滩声吹浪城边壮, 寒漏锵金枕畔摇。 庭树不随群木落, 霜风著叶夜萧萧。
白话文翻译:
金州行衙二首 城边的滩声激起浪花,显得雄壮, 寒冷的漏声如金石般在枕畔摇曳。 庭院中的树木不随其他树木落叶, 霜风中,树叶在夜晚发出萧萧声。
注释:
- 滩声:指水流冲击岸边的声音。
- 吹浪:形容水波被风吹动的样子。
- 寒漏:古代计时器具,此处指寒夜中的漏声。
- 锵金:形容声音清脆如金属撞击。
- 枕畔:枕头旁边。
- 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 群木:指周围的树木。
- 霜风:带有霜气的风。
- 著叶:指树叶。
- 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作于他在金州(今四川安县)任职期间,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金州行衙夜晚的景象,通过滩声、寒漏、庭树和霜风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壮美的氛围。诗人可能借此表达自己在异乡任职时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金州行衙夜晚的静谧与壮美。首句“滩声吹浪城边壮”,通过“滩声”和“吹浪”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动态美,同时“城边壮”三字,赋予了这一景象以雄浑的气势。次句“寒漏锵金枕畔摇”,以“寒漏”和“锵金”形容夜晚的寂静与清脆,枕畔的摇曳声更增添了一丝孤寂感。后两句“庭树不随群木落,霜风著叶夜萧萧”,通过对庭树的特写,展现了其不随季节变化的坚韧,而“霜风著叶夜萧萧”则进一步以声音强化了夜晚的宁静与凄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滩声吹浪”描绘了水流的动态美,而“城边壮”则赋予了这一景象以雄浑的气势,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壮美。
- 次句以“寒漏锵金”形容夜晚的寂静与清脆,枕畔的摇曳声更增添了一丝孤寂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 后两句通过对庭树的特写,展现了其不随季节变化的坚韧,而“霜风著叶夜萧萧”则进一步以声音强化了夜晚的宁静与凄凉,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漏锵金”,将漏声比作金石之声,形象生动。
- 拟人:如“庭树不随群木落”,赋予庭树以人的特质,表现出其坚韧不拔。
- 对仗:如“滩声吹浪城边壮,寒漏锵金枕畔摇”,句式工整,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金州行衙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异乡任职时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滩声、吹浪:描绘水流的动态美,展现自然的力量与壮美。
- 寒漏、锵金:形容夜晚的寂静与清脆,增添孤寂感。
- 庭树、霜风:展现庭树的坚韧,强化夜晚的宁静与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滩声吹浪城边壮”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城市繁华 B. 水流动态美 C. 夜晚寂静 D. 树木落叶
- “寒漏锵金枕畔摇”中的“锵金”形容什么? A. 金属撞击声 B. 漏声 C. 风声 D. 水声
- 诗中“庭树不随群木落”表达了什么? A. 庭树的坚韧 B. 季节变化 C. 树木落叶 D. 夜晚宁静
- “霜风著叶夜萧萧”中的“萧萧”形容什么? A. 风声 B. 树叶声 C. 水声 D. 金属声
答案:1. B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通过描绘春夜的雨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嵲《金州行衙二首》与杜甫《春夜喜雨》: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张嵲的诗更多了一层孤独与沉思。
- 张嵲《金州行衙二首》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张嵲的诗更多了一层壮美与凄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包括张嵲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