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新昌所居
白居易 〔唐代〕
宅小人烦闷,泥深马钝顽。
街东闲处住,日午热时还。
院窄难栽竹,墙高不见山。
唯应方寸内,此地觅宽闲。
白话文翻译:
这是一处小宅,住在这里令人感到烦闷,泥土深厚,马儿也走得缓慢而笨重。
我住在街东的一个闲适之处,正午时分,天气炎热,我才得以返回。
院子狭小,难以种植竹子,墙壁高耸,看不到远处的山景。
唯有在心中寻求宽阔的空间,这里实在难以找到舒适的闲暇。
注释:
- 宅小:指居所狭小。
- 人烦闷:居住在此地的人感到烦闷不堪。
- 泥深:指地面的泥土很深,行走不便。
- 马钝顽:形容马行走缓慢,笨重。
- 日午:正午。
- 热时:指炎热的时节。
- 院窄:指院子狭小。
- 难栽竹:难以种植竹子。
- 墙高:墙壁高耸。
- 不见山:看不到远处的山。
- 唯应方寸内:只在心中寻找宽阔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写居住环境的狭窄与烦闷,反映了诗人对空间和心灵自由的渴望。在古代文学中,宁静与自然常常被视为理想的生活状态,而诗中所描绘的困境正是与此对立的。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关注民生的题材而闻名。其作品涉及政治、社会、人生等多个领域,尤以《琵琶行》、《长恨歌》最为人熟知。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他在新昌居住时,因居所的狭小与环境的压抑,感受到一丝烦闷和无奈,借诗表达对自由与舒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新昌所居》是白居易在新昌所居写的一首小诗,短短四联却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居住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烦闷与无奈。第一联“宅小人烦闷,泥深马钝顽”直接表露出居住条件的恶劣,空间狭小、出行不便使得诗人感到压抑。第二联则描绘了居住的时段和环境,正午的炎热让人更加感到无所适从。
后两联转向更深层的思考,诗人感叹“院窄难栽竹,墙高不见山”,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也反映了他心灵的封闭。这里的“竹”可以看作是诗人理想生活的象征,而“山”则是他向往的自由与广阔。最后一句“唯应方寸内,此地觅宽闲”透出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尽管环境局促,但他仍在心中寻求一片宽广的天地。
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着哲思,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由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奈与心灵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宅小人烦闷:居所狭小使得人感到烦闷。
- 泥深马钝顽:地面泥土深厚,马走得慢,暗指环境的不便。
- 街东闲处住:住在街道东边的一个清闲之地。
- 日午热时还:正午时分炎热,才得以返回。
- 院窄难栽竹:院子狭小,无法种植竹子。
- 墙高不见山:高墙遮挡了视线,看不到远山。
- 唯应方寸内:只有在心灵的方寸之地寻求安宁。
- 此地觅宽闲:在此地寻找一丝宽松与闲适。
-
修辞手法:
- 对比:狭小的居所与心中渴望的宽广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竹子与山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和自然的向往。
- 排比:通过几组排比句式加深了诗人对环境的感受。
-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环境的无奈与对自由、宽广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宅:象征狭隘的生活空间,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局促与烦闷。
- 竹:象征清雅、自由的生活理想。
- 墙:象征障碍与封闭,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
- 山:象征自然与自由,诗人向往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泥深马钝顽”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环境优美
B. 行走不便
C. 生活舒适
D. 心情愉悦 -
诗句“唯应方寸内,此地觅宽闲”中“方寸”指的是什么? A. 居所的大小
B. 心灵的空间
C. 自然景观
D. 生活的烦恼 -
诗人对居住环境的态度是? A. 满意
B. 无奈
C. 乐观
D.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理想与故乡的思念。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探讨居住条件与心灵的困境。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题新昌所居》与王维的《鹿柴》在意象上均表现了对自然与空间的向往,但白居易更侧重于社会现实的反映,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白居易描绘居住的烦闷与局促感,而王维则通过描写山水之美传达一种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