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郎二首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3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赵郎二首 其二 张嵲 〔宋代〕
乱离何处托浮生,羡子今为剑外行。 异县频年多送远,中原何日见承平。 云开垄首河山迥,月出巴江阁道横。 此别相逢定何许,各须努力待时清。
白话文翻译:
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何处才能安身立命?我羡慕你如今能远行至剑外。 在异地他乡,多年来我多次送别远行之人,但中原何时才能见到和平? 云开雾散,远处的河山显得更加辽阔;月光照耀下,巴江上的阁道横亘其间。 这次分别后,我们何时才能再相逢?各自都需要努力,等待时局清明。
注释:
- 乱离:指动荡不安的时代。
- 浮生:指人生,因人生短暂且无常,故称浮生。
- 剑外:指剑阁以南的地区,泛指边远地区。
- 异县:指异地他乡。
- 频年:多年。
- 承平:指和平稳定的时代。
- 垄首:指山岭的顶端。
- 河山迥:指河山辽阔。
- 巴江:指流经四川盆地的河流。
- 阁道:指栈道,古代在山间架设的道路。
- 时清:指时局清明,社会安定。
诗词背景:
张嵲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动荡和个人漂泊的情感。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羡慕,同时也抒发了对和平稳定的渴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动荡的时代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羡慕和对和平的渴望。首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在乱世中无处安身的感慨,同时羡慕友人能远行至边远地区。颔联通过对异地送别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对和平的渴望。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人的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首联:“乱离何处托浮生,羡子今为剑外行。”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乱世的无奈和对友人远行的羡慕。
- 颔联:“异县频年多送远,中原何日见承平。”通过对异地送别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对和平的渴望。
- 颈联:“云开垄首河山迥,月出巴江阁道横。”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 尾联:“此别相逢定何许,各须努力待时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乱离何处托浮生”中的“浮生”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 对仗:如“云开垄首河山迥,月出巴江阁道横”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表达对友人远行的羡慕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人的祝福。
意象分析:
- 乱离:象征动荡的时代。
- 浮生:象征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 剑外:象征边远地区。
- 异县:象征异地他乡。
- 承平:象征和平稳定的时代。
- 云开垄首:象征远处的河山。
- 月出巴江:象征月光照耀下的阁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乱离”指的是什么? A. 动荡的时代 B. 人生的短暂 C. 边远地区 D. 异地他乡
-
诗中的“浮生”比喻什么? A. 动荡的时代 B. 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C. 边远地区 D. 异地他乡
-
诗中的“剑外”指的是什么? A. 动荡的时代 B. 人生的短暂 C. 边远地区 D. 异地他乡
-
诗中的“承平”指的是什么? A. 动荡的时代 B. 人生的短暂 C. 和平稳定的时代 D. 异地他乡
答案:1. A 2. B 3. C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动荡时代的社会现实和对和平的渴望。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张嵲的《送赵郎二首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动荡时代的社会现实,但张嵲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诗作,包括《春望》等反映动荡时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