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

时间: 2025-01-11 01:41:34

风定帆初落,篱根泊晚晴。

寒潮随月上,秋水共天清。

隔竹见灯影,横江闻鹤声。

有怀愁不寐,坐数驿楼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泊 丘浚 〔明代〕 风定帆初落,篱根泊晚晴。 寒潮随月上,秋水共天清。 隔竹见灯影,横江闻鹤声。 有怀愁不寐,坐数驿楼更。

白话文翻译:

风停了,船帆刚刚落下,傍晚时分,船停靠在篱笆旁。 寒冷的潮水随着月亮升起,秋天的水面与天空一样清澈。 透过竹林可以看到灯影,横跨江面可以听到鹤的叫声。 心中有愁绪,难以入睡,坐在驿站的楼上数着更次。

注释:

  • 风定:风停。
  • 帆初落:船帆刚刚落下,指船停泊。
  • 篱根:篱笆旁。
  • 泊晚晴:傍晚时分停泊。
  • 寒潮:寒冷的潮水。
  • 秋水:秋天的水面。
  • 共天清:与天空一样清澈。
  • 隔竹:透过竹林。
  • 灯影:灯光的影子。
  • 横江:横跨江面。
  • 鹤声:鹤的叫声。
  • 有怀:心中有思绪。
  • 愁不寐:因愁绪而难以入睡。
  • 坐数驿楼更:坐在驿站的楼上数着更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浚(约1420-1495),明代文学家,字仲深,号南溪,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晚泊》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停船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愁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丘浚的一次旅行中,当时他可能因某种原因感到忧愁,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诗中的景物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停船时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内心感受。首联“风定帆初落,篱根泊晚晴”描绘了船停泊的宁静场景,颔联“寒潮随月上,秋水共天清”则通过对比寒潮与秋水的清澈,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颈联“隔竹见灯影,横江闻鹤声”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尾联“有怀愁不寐,坐数驿楼更”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愁思,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风定”和“帆初落”描绘了船停泊的宁静场景,“篱根泊晚晴”则进一步强调了傍晚的宁静和美丽。
  • 颔联:“寒潮随月上”描绘了夜晚的寒冷和潮水的动态,“秋水共天清”则通过对比秋水的清澈和天空的清澈,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 颈联:“隔竹见灯影”通过视觉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意境,“横江闻鹤声”则通过听觉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尾联:“有怀愁不寐”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愁思,“坐数驿楼更”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孤独和忧愁。

修辞手法:

  • 对比:如“寒潮随月上,秋水共天清”中的寒潮与秋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寒潮随月上”中的“随”字,赋予了寒潮以动态和生命力。
  • 对仗:如“隔竹见灯影,横江闻鹤声”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傍晚停船时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思和孤独感。诗中的自然景物与作者的内心感受相互映衬,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风定:象征宁静和平和。
  • 帆初落:象征停泊和休息。
  • 寒潮:象征寒冷和孤独。
  • 秋水:象征清澈和宁静。
  • 灯影:象征温暖和希望。
  • 鹤声:象征高洁和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潮随月上”中的“随”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隔竹见灯影”中的“隔”字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分开 B. 透过 C. 阻隔 D. 远离
  3. 诗中“有怀愁不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旅夜书怀》:同样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忧愁。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美丽,与《晚泊》的自然描写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杜甫《旅夜书怀》与《晚泊》:两者都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忧愁,但杜甫的诗更加沉郁和悲壮,而丘浚的诗则更加清新和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丘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晚泊》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