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先卿即事五首》

时间: 2025-01-26 06:55:20

鸿雁南随暖,玑衡北转杓。

忍贫居自隐,得句兴偏饶。

藜杖难频出,蒲轮合见招。

惜无推毂手,寂寞老渔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鸿雁南随暖,玑衡北转杓。忍贫居自隐,得句兴偏饶。藜杖难频出,蒲轮合见招。惜无推毂手,寂寞老渔樵。

白话文翻译:

鸿雁随着温暖的南方飞去,北斗星的斗柄在北方转动。忍受着贫困,隐居自守,写诗的兴致却异常丰富。藜杖难以频繁使用,蒲轮车应该会被召唤。可惜没有推举的手,只能寂寞地老去,像渔夫和樵夫一样。

注释:

  • 鸿雁:指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传递消息。
  • 玑衡:指北斗七星,玑为斗柄第一星,衡为斗柄第二星。
  • 杓:北斗七星的斗柄。
  • 忍贫:忍受贫困。
  • 自隐:自我隐居,不问世事。
  • 得句:写诗,创作诗句。
  • 兴偏饶:兴致特别丰富。
  • 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象征隐士的生活。
  • 蒲轮:用蒲草编织的车轮,指隐士所乘的简陋车辆。
  • 推毂手:推举人才的手,指有能力推荐他人的人。
  • 渔樵:渔夫和樵夫,指隐居的普通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约1137-1218),字子安,号梅溪,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隐逸之情。此诗可能是在他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接受和对世事的淡漠。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王炎在隐居生活中的心态,他虽然忍受贫困,但写诗的兴致不减,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鸿雁南飞、北斗北转的自然景象,引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主题。诗中“忍贫居自隐”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接受和对隐居生活的选择。而“得句兴偏饶”则展现了诗人即使在贫困中,创作诗歌的兴致依然高涨。后两句“藜杖难频出,蒲轮合见招”暗示了诗人隐居的简朴生活,以及对可能的召唤的期待。最后“惜无推毂手,寂寞老渔樵”则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得到推荐的自嘲和对隐居生活的最终接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鸿雁南随暖”:鸿雁随着温暖的南方飞去,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规律。
  • “玑衡北转杓”:北斗星的斗柄在北方转动,同样描绘了自然界的恒常变化。
  • “忍贫居自隐”:忍受贫困,选择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接受。
  • “得句兴偏饶”:即使在贫困中,写诗的兴致依然丰富,展现了诗人的创作热情。
  • “藜杖难频出”:藜杖难以频繁使用,暗示了诗人隐居的简朴生活。
  • “蒲轮合见招”:蒲轮车应该会被召唤,表达了诗人对可能的召唤的期待。
  • “惜无推毂手”:可惜没有推举的手,自嘲未能得到推荐。
  • “寂寞老渔樵”:最终接受寂寞的隐居生活,像渔夫和樵夫一样。

修辞手法:

  • 比喻:“鸿雁南随暖”和“玑衡北转杓”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季节的变迁。
  • 对仗:“忍贫居自隐”与“得句兴偏饶”在意义上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创作热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隐居生活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自我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接受和对世事的淡漠。

意象分析:

  • 鸿雁:象征季节的变迁和传递消息。
  • 玑衡:象征自然界的恒常变化。
  • 藜杖:象征隐士的简朴生活。
  • 蒲轮:象征隐士的交通工具和隐居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鸿雁”象征什么? A. 季节的变迁 B. 传递消息 C. 隐居生活 D. 贫困生活
  2. “得句兴偏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贫困的抱怨 B. 对隐居的满足 C. 对创作的热情 D. 对世事的淡漠
  3. “藜杖难频出”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 A. 繁忙的生活 B. 简朴的生活 C. 富裕的生活 D. 社交的生活

答案: 1. A,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同样表达了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隐居田园的生活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词对比:

  • 王炎的《和黄先卿即事五首》与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两者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满足,但王炎的诗更多了一层对贫困的接受和对世事的淡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炎诗集》:收录了王炎的全部诗作,是研究王炎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