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24 06:43:25

去年凄绝。

秋到人离别。

展尽红笺千万叠。

又近归鸿时节。

银床初换桃笙。

梦回仍不分明。

一样今年秋夜,满庭梧月蛩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年凄绝。秋到人离别。展尽红笺千万叠。又近归鸿时节。银床初换桃笙。梦回仍不分明。一样今年秋夜,满庭梧月蛩声。

白话文翻译:

去年秋天的凄凉景象仍历历在目,秋天来临,亲人相聚时却又不得不离别。那时写下的千纸红笺如今已展卷而尽,回归的鸿雁又将飞来。银色的床榻已经更换了桃木笙,梦中回忆却依然不清晰。如今又是一个秋夜,庭院里满是梧桐树下的月光与虫鸣声。

注释:

  • 凄绝:形容悲伤、凄凉的境地。
  • 红笺:指红色的纸张,常用于书写情书或诗文。
  • 归鸿:归来的鸿雁,象征着离别后的人们重新团聚。
  • 银床:古代用银制成的床榻,意指珍贵的居所。
  • 桃笙:用桃木制作的笙,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
  • 蛩声:指蟋蟀的叫声,常在秋夜中听到。

典故解析:

“归鸿”常用来比喻游子归来,表达思乡的情感。在古代诗词中,鸿雁常被用作信使,象征着离别与重聚的主题。此外,“月”和“梧”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孤独和思念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清朝中期,兼具文人气质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诗风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一个充满秋意的季节,诗人通过对去年的回忆与今年的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切感受。开篇的“去年凄绝”便直接引入了主题,展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伴随着“秋到人离别”,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间情感紧密相连,秋天的萧瑟与离别的愁苦相互交织。

诗中“展尽红笺千万叠”不仅是对过去情感的追忆,也是对当下孤独的对照,红笺代表着曾经的情意,如今却已无存。随着“又近归鸿时节”的提及,诗人希望归来的鸿雁能带来团聚的机会,但又因“梦回仍不分明”而感到无奈。

最后一句“满庭梧月蛩声”以细腻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又美丽的秋夜氛围,虫鸣与月光交相辉映,形成了对过往的无限惆怅与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年凄绝:指去年的悲惨经历,带来深刻的情感印象。
  2. 秋到人离别:秋天的到来,意味着人们不得不分离,增加了孤独感。
  3. 展尽红笺千万叠:曾经写下的情思已成过往,诗人感到失落。
  4. 又近归鸿时节:归来的时节又近,暗示着希望与期待。
  5. 银床初换桃笙:生活的改变,似乎在暗示着新的开始,但内心仍旧迷茫。
  6. 梦回仍不分明:梦中回忆不清,凸显了思念的复杂与无奈。
  7. 一样今年秋夜,满庭梧月蛩声:与去年相似的秋夜,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去年凄绝”和“今年秋夜”形成鲜明对比,强调时间的流逝。
  • 比喻:将鸿雁比作归来的希望,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
  • 意象:月光、梧桐树、虫鸣等意象交织,营造出深秋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透过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示了人间情感的复杂性和对美好往昔的无限怀念。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萧瑟、离别和思念。
  • 鸿雁:象征团聚与离别之间的希望与现实的矛盾。
  • :代表孤独与思念之情。
  • 虫鸣:强调秋夜的宁静和凄凉,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去年凄绝”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惊讶
  2. “归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失去的时间
    • B. 重聚的希望
    • C. 孤独的夜晚
  3. 诗中提到的“银床初换桃笙”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生活的变化
    • B. 物质的丰富
    • C. 过去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离别的感慨,但更加强调女性的柔情与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汪东的作品相似,都是在秋夜中表达思念之情,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家庭的悲剧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