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54:06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其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晴时节的美丽画面:在竹林边的小亭子里,独自一人静静地行走,不需要其他人的陪伴。刚刚回暖的春天,柳枝还显得无精打采,微弱的阳光下,花影也不够清晰。经过一场春雨,幽静的小路上出现了许多欢快的新鸟在鸣叫。但我却缺少那一缕翠绿纱衣和红花的映衬,这两年来我一直在怀念故园的寒食节。

注释:

  • 竹边台榭:竹林边的小亭子,台榭是供人休息、观景的地方。
  • 乍暖:刚刚变暖,形容春天气候的变化。
  • 无气力:形容柳条在春光中显得无精打采,没有生气。
  • 淡晴:形容天气晴朗但又有些淡薄的感觉。
  • 幽径:幽静的小路。
  • 有喜声:有快乐的鸟鸣声。
  • 翠纱:指绿色的轻纱,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或景物。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的一种节日,通常在清明前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擅长山水田园诗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杨万里一生经历了战乱与动荡,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然及故乡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春天的某个时刻,怀念故乡的情景。寒食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春天美景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展现了一幅春日的幽静画面,既有自然的美,又有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的开头描写了竹边台榭和水边亭,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漫步于春光中的宁静,似乎在与大自然对话。此时的柳条乍暖,却显得无精打采,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淡晴花影不分明,诗人似乎在感叹春天的短暂与朦胧。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春雨过后的景象,幽径上欢快的新鸟鸣叫,生动地呈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对比中,诗人却感到缺失,缺少了翠纱与红花的映衬,表现了对故园的深切怀念。最后提到“寒食负先生”,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追忆,更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引入,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体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边台榭水边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竹子与水边的亭子相映成趣。
  2. 不要人随只独行:诗人强调了独自一人的宁静与自由。
  3. 乍暖柳条无气力:春天刚刚来临,柳条显得无精打采,反映出春天的初始状态。
  4. 淡晴花影不分明:春光柔和,花影显得有些朦胧,不够鲜明。
  5. 一番过雨来幽径:春雨过后,小路显得格外幽静。
  6. 无数新禽有喜声:新来的鸟儿在欢快地鸣叫,给春天增添了生机。
  7. 只欠翠纱红映肉:诗人感叹缺少了与故乡相映的美景与情感。
  8. 两年寒食负先生:提到寒食节,表达对故乡传统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条无气力”,将柳条比作无精打采的人。
  • 拟人:如“无数新禽有喜声”,将鸟类的声音赋予人类的情感。
  • 对仗:如“竹边台榭水边亭”,形成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春天美好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高洁。
  • 柳条:象征春天的温柔与生机。
  • :象征流动与变幻。
  • 新禽:象征生命的复苏与欢乐。
  • 翠纱红:象征美丽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乍暖柳条无气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春天的生机
    • B. 孤独与寂寞
    • C. 对故乡的怀念
    • D.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寒食负先生”提到的节日是?

    • A. 中秋节
    • B. 清明节
    • C. 寒食节
    • D. 端午节

答案:

  1. B. 杨万里
  2. B. 孤独与寂寞
  3. C. 寒食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与杨万里的《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都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但杜甫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杨万里则将更多的情感投入到故乡的思念中。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