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洞天》
时间: 2025-01-24 14:29:2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小洞天
作者: 毛奎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丰登少公事,时得访林泉。
凿破蓬丘岛,潜通小洞天。
岩瞻横北面,钓隐近西偏。
缥缈云藏阁,依稀石似船。
崖平好磨琢,洞窈足回旋。
中贯层巅上,人随曲巷穿。
海光常潋滟,山色更清妍。
真可消尘俗,何妨中圣贤。
烟霞无尽藏,风月不论钱。
胜概好收拾,凭谁秉笔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林泉之中,时常去游玩、探访的情景。诗人开凿了蓬丘岛,通往一个隐秘的小洞天。岩石在北方展现出壮丽的景象,西偏的地方则适合垂钓。轻柔的云朵掩映着阁楼,隐约可见的石头好似船只。崖壁平坦,适合雕琢,洞穴幽深,曲径通幽。山顶贯穿而过,人在曲折的小巷中穿行。海面波光粼粼,山色更加清丽动人。这里真是可以消磨世俗的烦恼,何妨与圣贤为伍。烟霞无尽地隐藏着,风月也不需要金钱来衡量。美好的景致该如何收拾,凭谁来执笔描绘呢?
注释:
- 丰登: 意为丰收、昌盛。
- 少公事: 指的是年轻公子的事务,暗指闲适的生活。
- 凿破: 开凿、打破的意思。
- 蓬丘岛: 指代一个虚构的、被蓬草覆盖的小岛。
- 缥缈: 形容云雾轻盈,难以捉摸。
- 洞窈: 深邃的洞穴。
- 潋滟: 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
- 圣贤: 指代有德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奎,字子华,号天游,宋代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小洞天》创作于毛奎隐居生活时期,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选择隐逸山水,以逃避纷乱的世俗生活,追求一种清静、自在的生活。
诗歌鉴赏:
《小洞天》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景象,作者在此地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也得到了心灵的宁静。诗的开头便提到“丰登少公事”,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不禁让人联想到一种闲适、惬意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正是他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接着,诗中通过“凿破蓬丘岛,潜通小洞天”两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探索精神,隐秘的小洞天象征着一种理想的栖息之地,暗示着诗人对于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敬畏。随着诗的深入,诗人继续描绘周围的景致,借景抒情,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结尾部分,作者提到“烟霞无尽藏,风月不论钱”,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状态,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丰登少公事 - 意指生活富裕,年轻公子事务少。
- 时得访林泉 - 时常去游玩山林泉水。
- 凿破蓬丘岛 - 开凿小岛,打破孤独。
- 潜通小洞天 - 隐秘的洞天,暗含内心向往。
- 岩瞻横北面 - 北面岩石的壮丽景象。
- 钓隐近西偏 - 西边适合垂钓,宁静之意。
- 缥缈云藏阁 - 云雾缭绕,阁楼隐约可见。
- 依稀石似船 - 形象的比喻,营造轻盈感。
- 崖平好磨琢 - 崖壁平坦,适合雕刻。
- 洞窈足回旋 - 洞深邃,曲径通幽。
- 中贯层巅上 - 高处通达,意象开阔。
- 人随曲巷穿 - 人在小巷中穿行,体现探索。
- 海光常潋滟 - 海面光影波动,生动形象。
- 山色更清妍 - 山色更显清丽,生机盎然。
- 真可消尘俗 - 这里可以忘却尘世烦恼。
- 何妨中圣贤 - 不妨与圣人贤者相处。
- 烟霞无尽藏 - 云烟缭绕,意境深远。
- 风月不论钱 - 风花雪月无需金钱。
- 胜概好收拾 - 美好景致如何收拾。
- 凭谁秉笔椽 - 询问谁能描绘这些景色。
修辞手法:
- 比喻: “石似船”,将石头比作船,形象生动。
- 拟人: “烟霞无尽藏”,赋予烟霞以生命。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洞天: 象征理想的栖息地。
- 蓬丘岛: 代表自然的原始状态。
- 缥缈云: 体现自然的轻盈与梦幻。
- 海光、山色: 自然美的具体表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丰登少公事”中的“公”指的是?
A. 官员
B. 公子
C. 公园
D. 公路 -
诗中提到的“洞窈”指的是?
A. 宽广的山谷
B. 深邃的洞穴
C. 高耸的山峰
D. 流动的河流 -
诗的最后一句“凭谁秉笔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美景的期待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现实的反思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 - 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隐逸之情,但更侧重于哲理思考。
- 杜甫的《春望》 - 反映了动乱时代的忧伤,主题更为沉重,与《小洞天》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