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牡丹二首》

时间: 2025-01-22 22:28:19

万花不分不春妍,至竟专春是牡丹。

紫锦香囊金屑暖,翠罗舞袖掌文寒。

恨无国色天香句,借与风绦日萼看。

家有洛阳一千朵,三年归梦绕栏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紫牡丹二首
作者: 杨万里

万花不分不春妍,
至竟专春是牡丹。
紫锦香囊金屑暖,
翠罗舞袖掌文寒。
恨无国色天香句,
借与风绦日萼看。
家有洛阳一千朵,
三年归梦绕栏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钟爱,认为万花之中,唯有牡丹在春天最为妍丽。诗中描绘了牡丹的华贵与芬芳,感叹没有如同国色天香的诗句来形容它,只能通过风和日光来欣赏它的美。最后,作者提到自己家中有上千朵洛阳牡丹,思念的梦境不断萦绕在栏杆之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分不春妍:即不分春花的美丽,牡丹独占春天的妍丽。
  • 紫锦香囊:指的是盛开的紫色牡丹,像锦缎般华美,散发着香气。
  • 国色天香:指绝世的美丽和芬芳,多用来形容牡丹。
  • 三年归梦绕栏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牡丹的思念。

典故解析

“国色天香”是形容美丽的典故,源自古代诗词,指牡丹花的绝世美丽与芬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精于诗词,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他的作品常带有自然的气息,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紫牡丹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牡丹盛开的季节,表现了作者对牡丹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紫牡丹二首》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以其鲜明的色彩和丰富的情感,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诗的开头,"万花不分不春妍",强调了牡丹在百花中的独特地位,暗示其它花卉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既突出了牡丹的美丽,也显示了诗人对它的偏爱。

接着,"紫锦香囊金屑暖,翠罗舞袖掌文寒",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牡丹的华美和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紫色的锦缎和金色的暖色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令人心醉。而“翠罗舞袖”则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仿佛看见舞动的牡丹在微风中摇曳。

诗中"恨无国色天香句"一句,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与期待,期待能有更美的诗句来形容这花的绝艳。最后以“家有洛阳一千朵”结尾,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思乡情结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切的思乡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花不分不春妍:牡丹的美丽超越了其他花朵,成为春天的代表。
  2. 至竟专春是牡丹:最终,春天的美好全都归于牡丹。
  3. 紫锦香囊金屑暖:紫色的花朵如同锦缎,散发着温暖的香气。
  4. 翠罗舞袖掌文寒:翠色的罗裙在春风中舞动,仿佛在掌握着寒冷的气息。
  5. 恨无国色天香句:感叹没有足够美丽的诗句来形容牡丹的绝美。
  6. 借与风绦日萼看:借助风和阳光来欣赏牡丹的娇美。
  7. 家有洛阳一千朵:家中种植了许多洛阳牡丹。
  8. 三年归梦绕栏干:思念和梦境萦绕在栏杆之上,表达对故乡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比作“紫锦香囊”,强调其华美。
  • 拟人:用“舞袖”形容牡丹的摇曳,生动形象。
  • 对仗:如“金屑暖”与“文寒”,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牡丹展开,表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故乡的眷恋,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着富贵、华丽与美丽。
  • 春天:象征着生机、希望与美好。
  • 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文化内涵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花王”,象征着繁荣与富贵,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牡丹的美丽
    • C. 对故乡的思念
    • D. 自然的变化
  2. “恨无国色天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诗词的自信
    • B. 对牡丹美的遗憾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生活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洛阳”指的是?

    • A. 一个城市
    • B. 一种花
    • C. 一种颜色
    • D. 一种香气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紫牡丹二首》与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花卉,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牡丹的热爱与思乡情,而后者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