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不能高甫及肩,临风搔首一怀贤。当时矮屋今存否,曾着文公住四年。
白话文翻译:
这座城池的高度还不到我的肩膀,我在风中抚摸着自己的头发,心中充满了对贤士的怀念。那时的矮房子,现在还留存吗?文公曾在这里住过四年。
注释:
- 城:指城池、城墙。
- 不能高甫及肩:形容城墙的高度不高,刚好到肩膀。
- 临风搔首:在风中抚摸自己的头,表示思考或怀念。
- 怀贤:怀念贤士,指对有德行有才智之人的思念。
- 当时矮屋:指文公当年所住的低矮的房屋。
- 今存否:如今还存在吗?
典故解析:
“文公”通常指的是周文王,周文王是古代中国的贤君,因其德行和智慧受到后世的尊敬和怀念。诗中提到的矮屋,可能是指周文王在囚禁期间居住的地方,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钦佩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曾任职于政府,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变迁。刘克庄的诗词常常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时局的忧虑,风格豪放,情感深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回忆,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以城池的高低作为引子,抒发了对贤人的向往与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同安》是一首充满怀古情怀的诗,诗歌通过城墙的高度与历史人物的联系,传达出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贤士的敬仰。开篇以“城不能高甫及肩”引入,描绘了城墙的矮小,随即引发对贤士的思索,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情感更加深沉。诗人在风中抚摸头发的画面,既有思考的姿态,又增添了几分孤独感,仿佛是在与历史对话。
后两句转向对历史的追忆,提及“当时矮屋今存否”,使人联想到文公在此居住的情景,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仿佛在问:那些曾经的辉煌和贤士的德行,如今是否依旧存在?整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令人久久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不能高甫及肩:描绘了城墙的低矮,暗示现实的苍凉。
- 临风搔首一怀贤:表现诗人抚摸头发的动作,象征思考与怀念,流露出对贤士的敬仰之情。
- 当时矮屋今存否:对文公当年居住的房屋的追问,体现对历史的关怀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曾着文公住四年:强调文公在此地的历史,增添了诗的厚重感和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对照:城墙的矮小与文公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通过“搔首”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 反问:通过“今存否”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贤士的怀念,通过描绘现实的低矮与思考中的伟大形成强烈对比,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象征现实的局限与历史的厚重。
- 风:象征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 贤士:象征智慧与德行的理想人物。
- 矮屋:象征历史的遗迹与人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文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周文王
- B. 孔子
- C. 颜渊
-
“城不能高甫及肩”这句诗意在表达什么?
- A. 城墙高大
- B. 城墙矮小
- C. 城墙破旧
-
诗人通过“临风搔首”这一动作想表达什么?
- A. 欢快
- B. 思考与怀念
- C. 生气
答案:
- A. 周文王
- B. 城墙矮小
- B. 思考与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刘克庄《同安》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诗均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贤士的怀念,而苏轼则更关注于历史事件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