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竹溪一首》
时间: 2025-01-27 03:32: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藏山覆瓿两相痴,辛苦才供世俗嗤。
壮不如人徒自悔,老能学易未过时。
懒犹堪草归田赋,钝岂能吟对御诗。
惟有聃书宜北面,存元守黑畏人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无奈与反思。他在山中隐居,心中常常沉醉于自然之美,但却不得不辛勤地迎合世人的嘲讽。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在他人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年老之后仍需学习,亦不愿被时代所抛弃。诗中提到的“懒犹堪草归田赋”,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钝岂能吟对御诗”则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嘲。最后一句提到“聃书”,暗指老子道教经典,体现了他对哲理的追求和对外界名利的畏惧。
注释:
- 藏山:指深山隐居,象征诗人的孤独与隐逸。
- 瓿:古代盛水的器具,指代世俗的琐事。
- 辛苦:指辛勤劳作,为了生存而努力。
- 壮:年轻或壮丽,指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 聃书:指《道德经》,老子的书籍,代表着哲学和智慧。
- 黑:指黑暗,隐喻对世俗的排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清江,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晚年致力于诗词创作,风格多为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克庄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以及对道教哲学的向往,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思和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前两句“藏山覆瓿两相痴”中,诗人通过隐居于山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无奈。诗人虽身处山林、心向自然,但内心却被世俗的嘲讽所困扰,反映了他对外部世界的敏感与脆弱。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自省,感慨年轻时的壮志未能实现,年老后仍需学习,显示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深切思考。
最后两句则显露出诗人对道教哲学的倾慕,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排斥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体上,诗歌通过自然与自我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既有对世俗的讽刺,又有对哲理的向往,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藏山覆瓿两相痴:隐居在山中,沉醉于与自然的交融与对世俗的迷恋。
- 辛苦才供世俗嗤:辛勤工作却只为迎合世人的嘲笑,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 壮不如人徒自悔:年轻时的壮志并不及他人,徒然感到悔恨,反映出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 老能学易未过时:年纪大了仍然要学习,体现出对知识与成长的渴望。
- 懒犹堪草归田赋:即使懒惰,也愿意回归田园,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钝岂能吟对御诗:自嘲自己才能平平,无法吟咏对宫廷诗歌,表现出对自身局限的认知。
- 惟有聃书宜北面:惟独老子的书籍适合自己,象征着寻找内心的启迪。
- 存元守黑畏人知:守住内心的宁静与黑暗,害怕被世人所知,反映出对隐秘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藏山覆瓿”和“辛苦才供”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藏山”与“瓿”的对比,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反讽: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对自己才能的否定与对世俗的讽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无奈,探讨了人生的价值与哲学的思考,体现了诗人追求智慧与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藏山:象征隐逸与自然,代表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 瓿:代表世俗琐事,暗示对现实的不满。
- 聃书:象征智慧与哲理,代表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克庄的“藏山覆瓿”中,藏山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世俗的烦恼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聃书”指的是哪本书?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庄子》
答案:B -
诗人为何感到“壮不如人徒自悔”?
A. 对年轻时的理想感到失落
B. 对道教哲学的理解不深
C.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王维与刘克庄的诗歌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作品更加清新自然,常通过景色描绘来抒发情感,而刘克庄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反思与哲学思考,体现出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道教哲学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