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首春十九日锁宿玉堂四绝》

时间: 2025-01-11 09:51:04

无情莲炬剪将残,有样葫芦画不难。

尽笑翰林麻草拙,谁知老子布衾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情莲炬剪将残,有样葫芦画不难。
尽笑翰林麻草拙,谁知老子布衾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对外界讽刺的情绪。前两句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无情剥夺;后两句则显示了对世俗眼光的嘲讽,表面上看似轻松,实际上却隐藏着诗人的无奈与困苦。

注释:

  • 无情:形容莲炬(灯)冷淡无情。
  • 莲炬:即灯,常用莲花装饰,象征光明与希望。
  • 剪将残:把灯剪得只剩下最后一点光亮,意指光明即将熄灭。
  • 葫芦:一种植物,常用作装饰或器皿,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质朴。
  • 翰林:指朝廷的文人,常用来指代高雅的文士。
  • 麻草:粗糙的草,象征着低贱和拙劣。
  • 布衾:用布做的被子,暗示生活的寒冷和困苦。

典故解析:

“翰林”是指古代中国的翰林院,专门负责文书、记录和编纂的文人机构。诗中提到的“翰林”与“麻草”形成对比,暗示那些文人虽然高雅,但在生活中却不一定体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白雨,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常蕴含丰富的历史感和社会批判意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诗人身处困境,借以表达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壬戌首春十九日锁宿玉堂四绝》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前两句描绘了灯火阑珊的孤寂,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灯虽有美丽的外表,但无情的剪刀却将其光芒削减,暗示着生活的无情与无奈。而后两句中的“麻草拙”和“布衾寒”则揭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与嘲讽,尽管外界可能认为他身处高位,但实际上生活的困苦与寒冷却是常态。这种反差不仅显示了诗人的智慧与深邃,也折射出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抗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刘克庄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世俗虚荣的批判与对真实生活的不屈追求。其作品常常蕴含哲理,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情莲炬剪将残:灯火渐熄,象征着希望与温暖的消逝。
  2. 有样葫芦画不难:形容表面看似简单的生活,实际上却难以忍受。
  3. 尽笑翰林麻草拙:对那些高官文人嘲讽,强调他们的无能与拙劣。
  4. 谁知老子布衾寒:揭示诗人自身的困境,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莲炬”和“麻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生活的苦涩。
  • 象征:灯光象征希望,葫芦象征简单与平凡,布衾则象征贫寒。
  • 讽刺:对翰林文人的讽刺,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孤独的灯光与拙劣的生活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世俗虚荣的批判和对自身困境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炬:象征光明与希望,既有美感,也有无情的暗示。
  • 葫芦:代表生活的简单与质朴,隐含对平凡生活的接受。
  • 翰林:象征着文人的高雅与社会地位,反衬出其内心的空虚。
  • 麻草:象征生活的粗糙和无奈,代表低贱的生存状态。
  • 布衾:暗示生活的寒冷与困苦,体现出诗人的真实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无情莲炬剪将残”中,“莲炬”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灯火
    C. 一种饮料
    答案:B. 灯火

  2. 诗中提到的“翰林”象征了什么? A. 贫困
    B. 高雅文人
    C. 劳动者
    答案:B. 高雅文人

  3. “布衾寒”表明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富裕
    B. 寒冷与困苦
    C. 快乐
    答案:B. 寒冷与困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壬戌首春十九日锁宿玉堂四绝》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前者更偏向于对世俗的讽刺,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诗文鉴赏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