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孤飞 立秋日思家感赋》
时间: 2025-01-11 12:57:23意思解释
凤孤飞 立秋日思家感赋
作者: 张玉珍 〔清代〕
原文展示:
记得去年时候,雁侣联芳翰。
此际新秋恨满。早瘦了吟腰半。
隔树蝉声疏欲断。难忘处那回别怨。
梧院凉生帘不卷。任流光偷换。
白话文翻译:
回想去年这个时候,雁群成双地寄来书信。
如今新秋来临,心中满是愁恨,体态也因此消瘦了一半。
树间传来的蝉声稀疏,仿佛要断绝一般。
想起那次分别的怨恨,依然难以忘怀。
梧桐院子里,凉意逼人,窗帘不卷起,
任凭流光悄然变换。
注释:
- 芳翰:指美好的书信。
- 恨满: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怨恨。
- 吟腰:指诗人因思念而消瘦的身材。
- 隔树蝉声:指从树间传来的蝉鸣声。
- 别怨:指与友人或亲人分别时的怨恨和不舍。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雁侣”象征着亲友之间的情谊和思念,常用来表达离别之苦。“蝉声”则是秋天特有的声音,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而“梧院”则是一个古典意象,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玉珍,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立秋之际,正值思乡之情最为浓厚的时节,诗人通过对往年的回忆,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凤孤飞 立秋日思家感赋》是张玉珍的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诗的开头以“记得去年时候”引入,直接将读者带入去年的记忆中,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时空交错。雁伴书信的意象,不仅象征着友谊的温暖,也暗示了离别的痛苦。随着秋天的来临,诗人内心的愁苦愈加明显,身体的消瘦也成为思念的具象化表现。
诗中的蝉声,则是秋天的象征,传递着孤独与寂寞。尤其“难忘处那回别怨”的句子,直指内心的情感深处,令人感同身受。最后一句“任流光偷换”,以“流光”暗喻时间的流逝,令人倍感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抒情与叙事结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情和对往事的追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记得去年时候,雁侣联芳翰。”:回忆去年这个时候,双飞的大雁带来了书信,暗示与亲友的联系。
- “此际新秋恨满。”:新秋来临,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思念。
- “早瘦了吟腰半。”:因思念而消瘦,呈现出诗人的脆弱与敏感。
- “隔树蝉声疏欲断。”:树间的蝉鸣声越来越稀疏,象征着孤独感的加深。
- “难忘处那回别怨。”:难以忘怀的分别时刻,承载着深深的怨恨与不舍。
- “梧院凉生帘不卷。”:秋天的凉意让人心生寒意,窗帘不卷起,象征着不愿面对的现实。
- “任流光偷换。”:时间悄然流逝,令人感到无奈与伤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吟腰”比作思念的体态,生动体现情感。
- 拟人:蝉声被赋予情感,表达孤独的感受。
- 对仗:如“隔树蝉声疏欲断”与“难忘处那回别怨”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往年秋天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个体在时间流逝中的无奈和愁苦,展现了深邃的情感与思索。
意象分析:
- 雁侣:象征着友情和亲情。
- 蝉声:代表秋天与孤独,传递时光流逝的感受。
- 梧院:古典意象,象征离愁与思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雁侣联芳翰”指的是什么?
- A. 书信
- B. 友谊
- C. 离别
- D. 秋天
-
“梧院凉生帘不卷”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与孤独
- C. 愤怒
- D. 欢愉
-
诗中提到的“蝉声”象征什么?
- A. 死亡
- B. 欢乐
- C. 时间流逝与孤独
- D. 美好回忆
-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了思乡之情,通过月亮的意象传达乡愁,与张玉珍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李白更显直白,而张的细腻则更具层次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典诗词赏析与解析》
- 《李杜诗歌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