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梢青
雨歇桃繁,风微柳静,日淡湖湾。
寒食清明,虽然过了,未觉春闲。
行云掩映春山。真水墨山阴道间。
燕语侵愁,花飞撩恨,人在江南。
白话文翻译:
雨停了,桃花盛开,微风中柳树静静地摇曳,阳光洒在湖湾上显得柔和。寒食节和清明节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仍然感受不到春日的悠闲。白云掩映着春山,山阴的道路如同水墨画般迷人。燕子在低声呢喃,花瓣随风飘舞,带来了一阵愁苦,令人思念的人在江南。
注释:
- 桃繁:桃花盛开。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中国的传统节日。
- 清明:指清明节,是祭扫先人的日子。
- 未觉春闲:未能感受到春天的悠闲气息。
- 行云掩映:流动的白云遮掩着春天的山。
- 真水墨山阴道间:山阴的道路如同水墨画般美丽。
- 燕语侵愁:燕子的叫声带来愁苦。
- 花飞撩恨:花瓣随风飞舞,引发思念与怨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履信,生活于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柳梢青》创作于春季,正值寒食与清明的交替时节,诗人在这样的时刻感受到春日的迷惘与惆怅,反映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当下的思索。
诗歌鉴赏:
《柳梢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传达了内心的惆怅与思念。首句“雨歇桃繁,风微柳静,日淡湖湾”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美好的春日场景,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轻柔的春光中。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过往节日的追忆。“寒食清明,虽然过了,未觉春闲”一句,表达了即使传统节日已经过去,内心却依然无法摆脱对春天的期盼与迷茫。接下来的描写中,白云和山的意象增添了诗的意境,形成了水墨画般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思考。
最后两句“燕语侵愁,花飞撩恨,人在江南”,将个人的情感与江南的自然景色结合,燕子的低语和飞舞的花瓣不仅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也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思念。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张履信对生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春天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歇桃繁:雨过后,桃花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风微柳静:微风轻拂,柳树安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日淡湖湾:阳光柔和地洒在湖湾上,营造出温暖的春日景象。
- 寒食清明,虽然过了,未觉春闲:虽已过寒食与清明节,但内心却未能感受到春日的闲适。
- 行云掩映春山:流云遮掩着春天的山,增添了朦胧的美感。
- 真水墨山阴道间:山阴的道路如同水墨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燕语侵愁:燕子的叫声带来忧愁,暗示内心的情感波动。
- 花飞撩恨,人在江南:飞舞的花瓣引发思念,表明身处江南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阴的道路比作水墨画,增强了诗的艺术感。
- 拟人:燕子的叫声被赋予情感,传达出愁苦的情绪。
- 对仗:如“雨歇桃繁,风微柳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对亲人的思念,情感细腻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柳树:代表柔情与宁静。
- 云:象征变化与流动的时间。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和思念。
- 花瓣:象征美好与脆弱的感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柳梢青》中的“寒食”和“清明”指的是哪两个节日?
- A. 春节和端午
- B. 寒食和清明
- C. 中秋和重阳
-
诗中提到的“真水墨山阴道”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热闹的市集
- B. 美丽的自然景色
- C. 荒凉的战场
-
诗人对春天的感受是:
- A. 悠闲
- B. 忧愁
- C. 幸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美好与人事的变迁,但情感更加沉重,反映了国家的动荡。
- 李白《庐山谣》:描绘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豪情,风格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 陈子昂《古意》
- 李清照《如梦令》
- 《宋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