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裴如晦秋怀》

时间: 2025-01-09 02:51:07

老叶已足蠹,风振犹在柯。

高高低低声,切切感我多。

不念四散飞,尖圆竞相磨。

当兹思再春,宛然同俟河。

莫惊衡山雁,莫问洞庭波。

徒闻汉武帝,独有横汾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叶已足蠹,风振犹在柯。
高高低低声,切切感我多。
不念四散飞,尖圆竞相磨。
当兹思再春,宛然同俟河。
莫惊衡山雁,莫问洞庭波。
徒闻汉武帝,独有横汾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随着老叶的凋零,虫蚀已经显现,树梢上的风仍在摇动。耳边传来高低起伏的声响,让我感受到深深的情思。虽然不去想那些四散飞舞的落叶,圆的、尖的叶子在风中互相摩擦。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春天的到来,如同在期待那条河流的复苏。不要惊扰衡山的雁,也不要询问洞庭湖的波澜。听闻汉武帝的时代,唯有那首《横汾歌》流传。

注释:

  1. 老叶:指已经枯萎的树叶。
  2. 足蠹:足,足够;蠹,虫害。意指树叶已被虫蛀到无法再存。
  3. 风振:风的摇动,表示秋风的劲吹。
  4. 切切:细微的声音,凄楚动人。
  5. 尖圆:形容叶子的形状,尖的和圆的。
  6. 再春:回想春天,春天的复苏。
  7. 宛然:好像,仿佛。
  8. 俟河:等待河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9. 莫惊:不要惊动。
  10. 徒闻:只是听说,表示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天池,宋代诗人,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梅尧臣身处自然的变迁中,感受到时光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及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忧思。开头几句通过“老叶已足蠹”和“风振犹在柯”描绘了秋天的肃杀气氛,老叶的枯萎和虫蛀暗示着生命的消逝。描绘声响的“高高低低声”则让人感受到秋风中的孤独与惆怅。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不再只关注眼前的落叶,而是引发对春天的思考,展现了对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

而后半部分则是对自然的反思,“莫惊衡山雁,莫问洞庭波”,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淡然与无奈,似乎在提醒自己不必太过追问生命的轨迹。最后提到汉武帝和《横汾歌》,则是在历史与个人情感之间建立起一条联系,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个人情感的寄托。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老叶已足蠹”:老去的树叶已经被虫蛀,象征着生命的衰败。
    • “风振犹在柯”:秋风仍在树梢摇动,表现出季节的变化。
    • “高高低低声,切切感我多”:各种声音在耳边回响,唤起深切的情感。
    • “不念四散飞,尖圆竞相磨”:不去想那些落叶,反而关注它们在风中摩擦的声音。
    • “当兹思再春,宛然同俟河”:此时想起春天来临的美好期待。
    • “莫惊衡山雁,莫问洞庭波”:不必去打扰自然,表达一种淡然的态度。
    • “徒闻汉武帝,独有横汾歌”:对历史的回望,表达孤独的情感。
  2. 修辞手法

    • 比喻:老叶被虫蛀比作生命的消逝。
    • 拟人:风的摇动仿佛在诉说着悲伤。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命无常的理解,以及对春天希望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1. 老叶:象征着生命的衰败和时间的流逝。
  2. :自然的力量,传达出孤独与无奈。
  3. 衡山雁:象征迁徙与归属,暗示生命的归宿。
  4. 洞庭波:象征着流动与变化,体现出自然的无常。
  5. 汉武帝:历史的象征,表现出对人类历史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叶”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繁盛
    • B. 生命的衰败
    • C. 春天的到来
    • D. 秋天的美丽
  2. “莫惊衡山雁”中的“莫惊”是什么意思?

    • A. 不要惊扰
    • B. 不要问询
    • C. 不要感慨
    • D. 不要记忆
  3. 诗中提到的“横汾歌”与哪个历史人物相关?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汉武帝
    • D. 白居易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杜甫的作品均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梅尧臣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