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寺步壁间韵》
时间: 2025-01-11 01:28: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宿云堂一磬深,
空山莲漏滴沈沈。
月临绀殿浮松气,
风动金铃落梵音。
永夜禅镫悬客梦,
高秋旅雁动乡心。
虚窗渐觉晨光满,
惆怅行歌别旧林。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在空旷的云堂中,听着一声钟响,幽深宁静。空旷的山中,莲花的露珠滴落,声音沉沉。月光照在青色的殿宇上,松树的气息飘浮。风吹动金铃,发出悠扬的梵音。漫漫长夜,禅灯下悬挂着我的梦,秋天的旅雁使我思乡之情愈发强烈。窗外逐渐显现出满盈的晨光,心中不免感到惆怅,唱着离别的歌声告别了旧林。
注释:
- 独宿:独自一人留宿。
- 云堂:指高山上的庙宇或禅房,因在云雾中而得名。
- 磬:一种打击乐器,发出清脆的声音。
- 莲漏:形容莲花上的露珠滴落。
- 绀殿:青色的殿宇,形容高雅的建筑。
- 梵音:佛教的音乐或吟唱声。
- 禅镫:禅宗的灯,象征着智慧与启迪。
- 旅雁:指秋天迁徙的雁,象征思乡。
- 虚窗:虚幻的窗户,暗示清晨的光影。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的典故,但整体意境与佛教、禅宗理念密切相关,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人生、孤独与思乡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广彻,清代诗人,生活在时代的变迁中,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风格清新脱俗,往往带有淡淡的禅意。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一个夜晚,诗人身处山寺,感受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宁静的山寺夜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独宿云堂一磬深”,直接引入孤独的状态,深刻而贴切。整个诗歌采取了细腻的描写手法,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氛围,月光、松气、风铃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空灵的境界。随着“永夜禅镫悬客梦”一句,诗人将这种宁静与梦境结合,显露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思念。
在情感的流露上,诗人逐渐由外在的景色引向内心的情感变化,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最后一句“惆怅行歌别旧林”,不仅表达了对旧林的依依不舍,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融,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邃的禅意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独宿云堂一磬深:独自一人住在云雾缭绕的寺庙中,深沉的钟声回响。
- 空山莲漏滴沈沈:在空旷的山中,莲花露珠静静滴落,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 月临绀殿浮松气:月光洒在青色的殿宇上,松树的清新气息荡漾开来。
- 风动金铃落梵音:微风吹动金铃,传来悠扬的佛教音乐。
- 永夜禅镫悬客梦:漫长的夜晚,禅灯下我悬挂着对梦的追寻。
- 高秋旅雁动乡心:秋天的雁阵在天边飞过,更加激发了我的乡愁。
- 虚窗渐觉晨光满:窗外的晨光渐渐充盈而来,照亮了内心的孤寂。
- 惆怅行歌别旧林:心中满是惆怅,离开旧日的林间,唱着伤感的歌。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的心情比作空山的宁静。
- 拟人:将莲漏、金铃等自然现象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月临绀殿”和“风动金铃”,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悟、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体现了禅宗的思想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 云堂:象征着宁静与超脱,常与修行、心灵的安宁相关。
- 莲:象征着纯净与高洁,常用于表达美好的品质。
- 月: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常用来寄托情感。
- 雁:象征着旅途与归属,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独宿云堂一磬深”中的“磬”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打击乐器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食物 -
“高秋旅雁动乡心”中“旅雁”指的是什么? A. 旅行的人
B. 迁徙的雁
C. 一种鸟类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孤独与思乡的感悟
C. 对佛教的探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绘了山水的静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广彻的《宿山寺步壁间韵》则更加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禅宗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