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廿日题所寓屋壁
(作者:倪瓒)
梓树花开破屋东,
邻墙花信几番风。
闭门睡过兼旬雨,
春事依依是梦中。
白话文翻译:
三月二十日我在寓所的墙壁上题写:
东边梓树上的花开了,
邻家的墙上花信传来几阵风。
我关上门,睡了一个多星期的雨,
春天的事情依旧像在梦中。
注释:
- 梓树:一种落叶树,常用于制作乐器和家具。
- 花信:指花开的信号或迹象。
- 兼旬雨:指下了十天的雨。
- 春事:指春天的事物,如花开、万物复苏等。
- 依依:形容留恋的样子,或意指缠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指向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春事”和“梦中”这样的表达,传达出一种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倪瓒(1301年-1374年),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君平,号云林,晚号云林老人。其作品多描绘山水、花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春季,诗人可能在寓所中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自然景色,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复苏,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状态。首句“梓树花开破屋东”,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梓树的花朵在春天里争相绽放,象征着新生与希望。接下来的“邻墙花信几番风”,通过“花信”的传递,暗示着春天的讯息在空气中流动,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
“闭门睡过兼旬雨”,诗人选择关闭门窗,沉浸在睡梦中,表现出对外界的隔绝与对内心世界的向往。这里的“兼旬雨”既是对自然天气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心境的暗示,似乎在说即使外面雨水涟涟,内心依旧可以保有宁静与安详。
最后一句“春事依依是梦中”,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春天的美好如同梦境般缥缈,令人留连忘返。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与感怀,表达了对生活中细腻而美好瞬间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春天的到来,生机勃勃的梓树花朵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
- 第二联通过“邻墙花信”的描绘,传递出春天的讯息在周围环境中流动。
- 第三联中“闭门”与“兼旬雨”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外界喧嚣的逃避。
- 第四联则是对春天的思考,梦境般的意境让人陶醉。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事与梦境结合,赋予春天以人的情感。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结构和韵律严谨,增强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宁静与梦想的心情。
意象分析:
- 梓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荣。
- 花信:代表春天的到来与万物复苏的希望。
- 雨:象征着滋润与生机,同时也代表一种内心的沉静。
- 梦: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梓树”是指哪种树?
- A. 桃树
- B. 梓树
- C. 松树
-
“闭门睡过兼旬雨”中的“旬”指的是?
- A. 一天
- B. 十天
- C. 一个月
-
诗中最后一句“春事依依是梦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留恋
- B. 对梦境的恐惧
- C. 对现实的失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出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但更侧重于晨光中的生机感,而倪瓒的《三月廿日题所寓屋壁》则强调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春天的思考,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诗人倪瓒研究》
- 《古诗词的美学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