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西湖》

时间: 2025-02-04 15:30:56

西涌声价甲天下,梦想平生初识之。

十里垂鞭几多恨,不及见渠全盛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到西湖 王灼 〔宋代〕

西涌声价甲天下,梦想平生初识之。 十里垂鞭几多恨,不及见渠全盛时。

白话文翻译:

西湖的名声和价值在天下都是首屈一指的,我一生都在梦想着初次认识它。 我骑马走了十里,心中充满了遗憾,因为我没有见到它最繁荣的时期。

注释:

  • 西涌:指西湖,涌字在此处表示水波荡漾的样子。
  • 声价:名声和价值。
  • 甲天下:在天下排名第一。
  • 梦想:心中渴望。
  • 平生:一生。
  • 初识:初次认识。
  • 垂鞭:指骑马行走。
  • 几多:多少。
  • 恨:遗憾。
  • 渠:它,指西湖。
  • 全盛时:最繁荣的时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到访西湖时的感受,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向往和对未能见到其全盛时期的遗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灼初次到访西湖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和对未能见到其最繁荣时期的遗憾。诗人通过对比西湖的现况和全盛时期,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和对未能见到其全盛时期的遗憾。诗中“西涌声价甲天下”一句,直接点出了西湖在诗人心中无可比拟的地位。而“梦想平生初识之”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西湖的渴望和期待。后两句“十里垂鞭几多恨,不及见渠全盛时”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涌声价甲天下”:这句诗直接点出了西湖在诗人心中无可比拟的地位,用“甲天下”来形容西湖的名声和价值,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极高评价。
  2. “梦想平生初识之”: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西湖的渴望和期待,用“梦想”和“平生”来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向往之情。
  3. “十里垂鞭几多恨”:这句诗通过“垂鞭”和“几多恨”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失望,骑马走了十里,心中充满了遗憾。
  4. “不及见渠全盛时”: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用“不及见”和“全盛时”来表达诗人对未能见到西湖最繁荣时期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西涌声价甲天下”中,“甲天下”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西湖的名声和价值在天下都是首屈一指的。
  • 对比:“十里垂鞭几多恨,不及见渠全盛时”中,通过对比诗人现今的遗憾和西湖全盛时期的辉煌,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和对未能见到其全盛时期的遗憾。通过对比西湖的现况和全盛时期,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西涌:西湖的意象,代表了诗人心中无可比拟的美景。
  • 垂鞭:骑马行走的意象,代表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遗憾。
  • 全盛时:过去的辉煌时期的意象,代表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涌声价甲天下”中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A. 在天下排名第一 B. 在天下排名第二 C. 在天下排名第三 D. 在天下排名第四

  2. 诗中“梦想平生初识之”中的“平生”是什么意思? A. 一生 B. 半生 C. 晚年 D. 青年

  3. 诗中“十里垂鞭几多恨”中的“几多”是什么意思? A. 多少 B. 很少 C. 很多 D. 一些

  4. 诗中“不及见渠全盛时”中的“全盛时”是什么意思? A. 最繁荣的时期 B. 最衰落的时期 C. 最平静的时期 D. 最动荡的时期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同样描绘了西湖的美景,通过对比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展现了西湖的不同风貌。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荷花,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王灼的《初到西湖》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王灼的诗更注重表达对西湖的向往和遗憾,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展现西湖的不同风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包括王灼的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西湖志》: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