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打破疑团》
时间: 2025-01-26 00:21: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打破疑团
(作者: 佚名 〔宋代〕)
打破疑团,谢了空花,饮啄随缘。
有蒲团禅版,消磨白日,临风对月,可度流年。
携个山童,拖条藜杖,闲趁松风影里眠。
从今后,袖金针玉线,顿锁为烟。
何须祖祖相传。被渭水松风泄尽禅。
昔年会向,水中摸月,如今却解,火里生莲。
向上宗乘,别无玄妙,十百元来是一千。
翻身处,见沤停巨海,云散长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打破疑惑,放下心中的执念,顺应自然。诗人通过对禅宗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时间的珍视。诗中提到的“蒲团禅版”象征着修行的地方,而“携个山童,拖条藜杖”则展现了一种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不再追求过往的传承,而是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宿,领悟生命的真谛。
注释
- 打破疑团:意指解决心中的疑虑和困惑。
- 空花:形容虚幻的事物。
- 蒲团:禅修时坐的垫子,象征修行。
- 藜杖:一种常见的拐杖,象征简单自在的生活。
- 流年:时光流逝。
- 金针玉线:象征技艺或手艺。
- 渭水松风:指自然景象,寓意禅意。
- 火里生莲:象征在逆境中获得智慧和美好。
典故解析
- 水中摸月:源于禅宗,表达对虚幻和真实的思考。
- 火里生莲:出自佛教思想,意指在艰难境地中获得超脱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此诗作者不详,可能为宋代的高僧或文学家。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禅宗思想盛行,诗歌中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一个追求内心宁静与哲理的时代,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打破疑团》以禅意为核心,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打破疑团”这一开篇,迅速引发读者的思考,鼓励人们放下心中的困惑,转而关注当下的生活。在“饮啄随缘”的句子中,诗人强调了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暗示人们应当接受生活中的种种变化。
诗中提到的“蒲团禅版”不仅是修行的象征,也代表了内心的安宁。通过“携个山童,拖条藜杖”,诗人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仿佛在呼唤人们放下繁华,回归简单的自然。接下来的“从今后,袖金针玉线,顿锁为烟”更是对执念的放下,表达了对传统手艺和世俗纷扰的无所谓。
在最后,诗人通过“翻身处,见沤停巨海,云散长天”描绘了一幅开阔的自然画面,象征着心灵的解放与升华。整首诗极具哲理性,蕴含着丰富的禅意,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真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打破疑团”:象征着对困惑的解脱。
- “谢了空花”:放下虚幻的东西。
- “饮啄随缘”:顺应自然,接受生活的安排。
- “有蒲团禅版,消磨白日”:在宁静中度过时光。
- “携个山童,拖条藜杖”:以简单的生活为乐。
- “袖金针玉线”:拥有技艺,却不再执着于它。
- “何须祖祖相传”:对传统的反思和放下。
- “昔年会向,水中摸月”:对往昔的追忆与反思。
- “翻身处,见沤停巨海”:心境的开阔与自由。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中摸月”比喻人生中的追寻与迷惘。
- 对仗:如“携个山童,拖条藜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使用“何须”来强调放下的态度。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禅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倡导放下执念,顺应自然,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 蒲团:象征修行与内心的安宁。
- 藜杖:象征简单自由的生活方式。
- 水中摸月:象征对理想与真实的追寻。
- 火里生莲:象征在逆境中获得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打破疑团”意味着什么?
- A. 解答困惑
- B. 增加疑虑
- C. 追求名利
-
“饮啄随缘”倡导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完美
- B. 顺其自然
- C. 依赖他人
-
“火里生莲”的意思是:
- A. 在逆境中获得美好
- B. 生活的艰辛
- C. 追求名利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沁园春·打破疑团》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放下,而《静夜思》则更多展现了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入门》
- 《禅宗与诗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