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用送鹤乐府韵,寄可与亦督和之》
时间: 2025-01-11 01:22: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别君来,日如三秋,夜如一年。
想小金山下,笙歌促席,横江楼上,乐府连篇。
世故相驱,欢情未已,遽尔归来祗自怜。
空回首,望南州城郭,烟水茫然。
思君便欲移迁。更共泛西湖湖上船。
但杯中有酒,何分贤圣,心头无事,便是神仙。
鹤去多时,甚无一语,回到高沙烟雨边。
吾知矣,正挑灯和韵,笔势翩翩。
白话文翻译:
自从与你分别以来,日子像三秋般漫长,夜晚似乎过了一年。我想起在小金山下,笙歌声中宴席热闹,横江楼上乐府诗篇连绵不绝。世事纷扰,我的欢愉情绪尚未消散,突然你归来,只让我更加怜惜。空回头望去,南州的城郭在烟水中显得模糊不清。思念你让我想要迁移到你身边。更想一起在西湖上泛舟。只要杯中有酒,无论贤者还是圣人,心中无事,便是神仙。白鹤已经离去很久,连一句话也没有,回到高沙的烟雨边。我明白了,正挑灯写诗,笔势轻盈如飞。
注释:
- 日如三秋:比喻日子过得漫长,形容思念之情。
- 笙歌促席:形容宴席上乐声鼎沸,气氛热烈。
- 横江楼:指的是江边的楼阁,常与诗词歌赋相伴。
- 南州城郭:指南方城市的城墙和城郭,寓意故乡的思念。
- 西湖:典型的美丽风景,象征着悠闲与浪漫。
- 鹤去:象征别离,白鹤在古诗中常象征高洁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之翰,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与友人分别之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融合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沁园春》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感慨的诗,张之翰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对友人离别的深切怀念。诗中“日如三秋,夜如一年”一句,生动地表达了时间的漫长与心情的沉重。接下来的描写,流露出对往日欢乐时光的追忆,尤其是“笙歌促席”和“乐府连篇”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的场景中。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人希望与友人共泛西湖,享受人生的美好,表达了一种洒脱与自在的态度。“但杯中有酒,何分贤圣”,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认为只要心中无杂念,便可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与高洁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别君来,日如三秋,夜如一年:自从与你分别以来,日子漫长,夜晚如同一年。
- 想小金山下,笙歌促席,横江楼上,乐府连篇:想起当年在小金山下的欢聚,歌声不断,诗歌连绵不绝。
- 世故相驱,欢情未已,遽尔归来祗自怜:世事纷扰,欢乐未尽,突然你归来让我更加怜惜。
- 空回首,望南州城郭,烟水茫然:空回头望去,南方的城郭在烟雾中模糊不清。
- 思君便欲移迁:思念你让我想要迁移到你身边。
- 更共泛西湖湖上船:更想与你一起在西湖上泛舟。
- 但杯中有酒,何分贤圣,心头无事,便是神仙:只要杯中有酒,无论贤者还是圣人,心中无事便可如神仙般自在。
- 鹤去多时,甚无一语,回到高沙烟雨边:白鹤离去已久,连一句话也没有,回到高沙的烟雨边。
- 吾知矣,正挑灯和韵,笔势翩翩:我明白了,正挑灯作诗,笔势轻盈如飞。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日如三秋”的比喻增强了思念的情感。
- 排比:如“笙歌促席,横江楼上,乐府连篇”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加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不被世俗所困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金山:象征友谊和美好的回忆。
- 笙歌:代表欢乐与热闹的氛围。
- 西湖:象征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悠闲。
- 白鹤:象征离别与高洁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如三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思念
- C. 忧愁
- D. 宁静
-
“笙歌促席”中的“笙歌”指的是什么?
- A. 诗歌
- B. 乐器
- C. 歌声
- D. 舞蹈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别之痛
- B. 友谊与思念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思念
- C. 歌声
- B. 友谊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比较张之翰的《沁园春》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但张之翰更多地体现了思念之情,而李白则更强调享乐与豪放。两者风格的不同反映了各自时代背景与个人性格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