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顶山徐道人改卜》

时间: 2025-04-27 23:11:56

先生新卜宅,只许白云知。

野蜜和峰割,岩花带蝶移。

坐谙苔石稳,醉忘木桥危。

屋后寒梅放,因风寄一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先生新卜宅,只许白云知。
野蜜和峰割,岩花带蝶移。
坐谙苔石稳,醉忘木桥危。
屋后寒梅放,因风寄一枝。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先生刚刚选择了新的住所,只有白云知道这个秘密。
野生的蜜蜂在山峰间飞翔,岩石上的花朵吸引着蝴蝶飞舞。
我坐在苔藓覆盖的石头上,感到非常稳固,醉意中忘却了木桥的危险。
屋后的寒梅在风中绽放,借着风送来一枝花。

注释:

  • 卜宅:选择居住的地方。
  • 白云知:只有白云知道这个秘密,表达隐秘和宁静。
  • 野蜜:指野外的蜜蜂,象征自然的生机。
  • 峰割:山峰之间的空隙。
  • 带蝶移:花儿吸引蝴蝶飞来飞去,描绘自然美景。
  • 苔石:长满苔藓的石头,象征稳固与安宁。
  • 醉忘:因醉酒而忘却。
  • 寒梅:寒冬盛开的梅花,象征坚韧与优雅。
  • 寄一枝:借风将梅花的枝条寄托,表达思念与寄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翁,字宗元,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山水田园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闻顶山徐道人改卜》创作于叶绍翁隐居于山水之间时,诗中表现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之和谐。诗的开头以“先生新卜宅”引入,表明主人公选择新居的喜悦。接着,诗人通过“野蜜和峰割,岩花带蝶移”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的“坐谙苔石稳,醉忘木桥危”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那种安稳与愉悦的心境,醉酒后的忘却更增添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屋后寒梅放,因风寄一枝”则通过寒梅的孤芳自赏,暗示了隐士清高的品格和对生活的淡泊。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鲜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展现了自然美和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生新卜宅:介绍隐士的生活状况,传达了对新居的期待和喜悦。
  2. 只许白云知:强调隐士的隐居生活与世无争,白云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束。
  3. 野蜜和峰割:描绘自然环境的美好,蜜蜂与山峰的结合展示了自然的和谐。
  4. 岩花带蝶移:花与蝶的活动描绘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情景,增添了活力。
  5. 坐谙苔石稳:表达了诗人对安稳生活的感受,苔石的稳固象征着自然的可靠。
  6. 醉忘木桥危:醉酒后的忘却突显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木桥的危险暗示了隐士生活的风险。
  7. 屋后寒梅放:寒梅的开放象征着隐士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
  8. 因风寄一枝:通过风的传递,表达了诗人对美的寄托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生活比作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拟人:把自然的元素(如风、梅花)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坐谙苔石稳,醉忘木桥危”,形成了平衡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抒发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白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野蜜:代表自然的纯真与生机。
  • 岩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顽强。
  • 寒梅:象征清高与坚韧不拔的品格。
  • 苔石:代表稳固与安宁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卜宅”指的是: A. 选择新的住所
    B. 购买新房
    C. 重新装修
    D. 迁移到城市

  2. “屋后寒梅放”中“寒梅”象征: A. 温暖
    B. 坚韧与清高
    C. 欢乐
    D. 繁华

  3. 诗中提到的“白云”主要表达了: A. 自由与隐秘
    B. 旅行的期待
    C. 对时间的流逝
    D. 对城市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田园的宁静之美,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展现了隐士生活的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叶绍翁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