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其二十五》

时间: 2025-01-11 09:00:26

晚上危亭望石城,楚君曾向此间兴。

城池芜没人何在,只有空山几个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其二十五
作者:吴芾

晚上危亭望石城,
楚君曾向此间兴。
城池芜没人何在,
只有空山几个僧。


白话文翻译

在夜晚的高亭上眺望石城,
楚国的君主曾经在这里兴起过。
如今城池荒芜无人,
只有几位僧人在空山中。


注释

  • 危亭:高高的亭子,表示在高处俯瞰的感觉。
  • 石城: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城池,象征历史的沉淀。
  • 楚君:指古代楚国的君主,代表着过去的辉煌。
  • 芜没人:形容城池荒废,失去了往日的繁荣。
  • 空山:表示寂静的山林,暗示孤独与宁静的氛围。
  • 几个僧:指在空山中隐居的僧侣,象征着清净与超脱。

典故解析

“楚君”可能指的是楚国的历史背景,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国,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中提到的“楚君曾向此间兴”,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对往昔的怀念。诗中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芾,字君谦,号静斋,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时代背景较为动荡,诗人常通过登高望远的方式,反思历史与现实,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哲思。

诗歌鉴赏

此诗以“晚上危亭望石城”开篇,展现出一种高远的意境。夜晚的亭子给人一种孤独、静谧的感觉,正是在这种氛围中,诗人不禁回忆起楚国的往日辉煌。通过“楚君曾向此间兴”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历史,感慨时间的流逝与盛衰的无常。接下来“城池芜没人何在”,则是一种对现实的直接描绘,昔日繁华已变得荒凉,令人唏嘘。最后一句“只有空山几个僧”,将孤独的意象推向高潮,几位僧侣的存在,既是对人世间浮华的超然,也增添了一种禅意,表达出一种对世事的淡泊与超然。

整首诗情感深邃,运用简练的语言,刻画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当下的感受,反映了人类共同面对的时间流逝与生命意义的追问。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晚上危亭望石城”:夜晚在高亭上眺望石城,暗示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楚君曾向此间兴”:提到楚国的君主,唤起历史的辉煌与兴起。
    • “城池芜没人何在”:描绘城池的荒废,表现现实的凋零与孤寂。
    • “只有空山几个僧”:与前面形成对比,突显出空寂与宁静,表达出一种脱离尘世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城池芜没人何在”,“空山几个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象征:石城象征着历史的沧桑,空山中的僧侣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暗喻:诗中通过城池的荒凉隐喻了人事的无常。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人世浮华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危亭”: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孤独的思考。
  • “石城”: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辉煌。
  • “空山”:象征着宁静、超脱的境界。
  • “僧”: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越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君”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君主?

    • A. 春秋
    • B. 战国
    • C. 汉代
    • D. 唐代
  2. 诗中“城池芜没人何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失落
    • C. 愤怒
    • D. 满足
  3. “只有空山几个僧”中“几个僧”象征着什么?

    • A. 历史人物
    • B. 超脱与宁静
    • C. 城市的繁华
    • D. 自然的力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慨,但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的失落。
  • 李白《夜泊牛津》:更侧重于个体的豪情与对自由的渴望,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吴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