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幽居》

时间: 2025-01-27 04:04:25

胜绝剡溪边,巢枝度半年。

燕回衔落絮,鱼涌接飞泉。

丹鼎山头气,茶炉竹外烟。

幽居己成趣,佳句若为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胜绝剡溪边,巢枝度半年。
燕回衔落絮,鱼涌接飞泉。
丹鼎山头气,茶炉竹外烟。
幽居己成趣,佳句若为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剡溪边的秀美景色和诗人幽居的生活情趣。诗人称赞剡溪的美丽,栖息在树上的燕子在春天回来了,衔着飘落的柳絮,水中的鱼儿跃起,连接着涓涓流泉的欢快场景。在丹鼎山顶的气息弥漫中,茶炉冒出的青烟在竹子外飘荡。诗人的幽居生活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趣味,诗句也希望能流传下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胜绝:形容绝美的景色。
  • 巢枝:鸟在树枝上筑巢。
  • 燕回:指燕子飞回,暗示春天的到来。
  • :鸟用嘴衔东西。
  • 落絮:飘落的柳絮。
  • :水流涌动。
  • 飞泉:指清泉如飞,形容水流的急速。
  • 丹鼎:丹鼎山,象征高远之地。
  • :此处指山里的气息,意指清新之气。
  • 幽居:隐居生活,安静而舒适的环境。
  • :趣味、情趣。
  • 佳句:好的诗句,指诗人的作品。

典故解析:

  • 剡溪: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诗中以此地的美景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丹鼎:与道教文化相关的典故,象征着长生不老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易,字子安,号惟卿,宋代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隐居于剡溪附近的时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剡溪幽居》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和隐居生活的诗。首联“胜绝剡溪边”直接点题,展现出剡溪附近的美丽景色,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赞叹。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燕子衔着落絮,鱼儿跃起,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活力,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春意盎然的气息。诗中“丹鼎山头气,茶炉竹外烟”展现了诗人幽居的生活情景,山中的清新气息和茶炉中袅袅的烟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生活画面。最后,诗人感慨幽居生活带来的情趣,期望自己的佳句能够流传,流露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胜绝剡溪边:描绘剡溪边的绝美风景,直接引入主题。
  2. 巢枝度半年:鸟儿在树上巢居,暗示春夏的流逝,时间的延续。
  3. 燕回衔落絮:描绘春天的景象,燕子带着柳絮回归,生机盎然。
  4. 鱼涌接飞泉:鱼儿在水中跃起,与流泉相接,表现了自然的活力。
  5. 丹鼎山头气:山顶的清新气息令人神清气爽,诗人对环境的赞美。
  6. 茶炉竹外烟:茶炉的烟雾缭绕于竹林之外,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
  7. 幽居己成趣:隐居生活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趣味。
  8. 佳句若为传:希望自己的诗句能被后人传颂,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丹鼎山头气”,将山的气息比喻为清新之气。
  • 拟人:燕子和鱼儿的描写,使自然界生动起来,赋予其生命。
  • 对仗:如“巢枝度半年”与“燕回衔落絮”,形成音韵和谐的对仗。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隐居生活的热爱,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诗歌创作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回归。
  • 鱼儿:自然的活力,象征着自由和生机。
  • 茶炉烟:隐居生活的象征,体现了宁静和雅致。
  • 丹鼎:象征长生不老、追求精神境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胜绝”指什么? A. 绝美的景色
    B. 绝对的胜利
    C. 绝对的安静
    D. 绝对的富贵

  2. 诗中提到的“丹鼎”与哪种文化相关? A. 佛教
    B. 道教
    C. 儒教
    D. 释教

  3. “佳句若为传”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希望隐居生活不被打扰
    B. 希望自己的诗句能被传颂
    C. 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
    D. 希望获得名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李易的《剡溪幽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美。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表现秋天的孤寂与思考,而李易则强调春天的生机与隐居的愉悦,体现了不同季节的情感基调与诗人内心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李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