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罗汉石
铁骑侵淮海,龙潭碧始通。
云生倚宝刹,月出见珠宫。
泻涧水喷薄,依岩树郁葱。
神交难独擅,吾党契元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和自然景色的对比。诗的开头提到铁骑侵扰淮海,暗示着战乱的状态;而龙潭的清澈水流则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象。接着诗人描绘云朵依偎在宝塔旁,明月照耀着珠宫,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之后,水流奔涌而下,树木郁郁葱葱,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最后,诗人表达了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强调了志同道合的重要性。
注释:
- 铁骑:指骑兵,象征战争的威胁。
- 淮海:指淮河和海域,这里象征着战乱的地区。
- 龙潭:潭水清澈,常象征着美好的自然。
- 宝刹:指寺庙,代表宗教和精神寄托。
- 珠宫:可理解为华丽的宫殿,象征美好和富丽。
- 泻涧:指从山涧急流而下的水,表现出水流的奔放。
- 神交:指心灵的交流,强调情感的深厚。
- 契元同:指志同道合的人,强调友情和团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易,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以其诗词作品而闻名,风格多变,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观与友人间的情感交流,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既有对战争的感慨,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罗汉石》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重。开篇的“铁骑侵淮海”便设定了一个紧张的背景,暗示着战争带来的困扰与不安。而接下来的自然景象描绘则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用“龙潭碧始通”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仿佛是在告诉读者,尽管外有战乱,但自然的美依旧存在。
当云朵倚靠在宝刹,月亮映照着宝贵的珠宫时,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内心的平和。水流奔涌而下,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传递出一种希望和力量。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强调了与志同道合者的情谊,表现了在困境中依然能找到心灵的共鸣和支撑。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表现出在纷扰的世事中,人们对友情与精神寄托的向往。李易巧妙地将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时代的印记,也蕴含了普遍的人性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铁骑侵淮海:描绘战乱的场景,铁骑象征着敌军的侵扰。
- 龙潭碧始通:展现自然的清澈与美丽,形成与战争的鲜明对比。
- 云生倚宝刹:描绘天空的云朵依偎在寺庙的情景,象征着宁静与宗教的庇护。
- 月出见珠宫:月光照耀下的华丽宫殿,让人感受到美好的生活愿景。
- 泻涧水喷薄:水流奔涌的景象,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 依岩树郁葱:描绘树木茂盛的自然景观,传达出生命的力量。
- 神交难独擅:强调心灵的交流与友谊的重要性。
- 吾党契元同:表达与志同道合者的团结与共鸣。
修辞手法:
- 对比:战争与自然的对比,突显出诗歌的情感基调。
- 意象: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泻涧水喷薄”,生动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
- 象征:云、月、树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希望与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美的细腻描写与对战乱的感慨,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人类在困境中依然能找到温暖与力量的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铁骑:战争与侵略的象征。
- 龙潭:大自然的美,象征生命的纯净。
- 宝刹:精神的寄托,象征信仰与希望。
- 珠宫:美好生活的象征,追求幸福与富贵。
- 泻涧水:生命的力量,象征自然的活力。
- 树郁葱:生机与繁荣的象征,体现自然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铁骑”指的是什么?
A. 骑兵
B. 水流
C. 树木
D. 月亮 -
“龙潭碧始通”中“碧”指的是什么?
A. 红色
B. 绿色
C. 蓝色
D. 黑色 -
诗中提到的“神交”是指什么?
A. 物质的交流
B. 心灵的交流
C. 外交关系
D. 语言的交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具有深厚的情感。
- 《登高》(杜甫):在自然描写中融入历史的感慨,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罗汉石》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与人际关系的思考,但杜甫的作品更加强调对亲情的思念,而李易则更加注重友情的珍视与精神寄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易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