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七夕前一日晚坐,闻隔墙王玉娘琴声。》

时间: 2025-01-11 22:41:39

新月映眉妆。

露滴花房。

香风暗透薄罗裳。

何处清音偏著耳,恰在东墙。

切切指生香。

韵雅悠扬。

凄凄楚楚断人肠。

流水调高人不见,遥隔长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七夕前一日晚坐,闻隔墙王玉娘琴声。
新月映眉妆。露滴花房。香风暗透薄罗裳。
何处清音偏著耳,恰在东墙。
切切指生香。韵雅悠扬。凄凄楚楚断人肠。
流水调高人不见,遥隔长廊。


白话文翻译:

七夕前的一个晚上,我独坐在这里,听到隔墙传来的王玉娘的琴声。
新月映照着她的眉妆,露水滴落在花房上,香风悄悄地透过薄薄的罗裳。
那清脆的琴音偏偏入耳,正好从东墙传来。
我默默地指向那香气,琴韵优雅悠扬,令人心痛,凄楚得令人断肠。
流水的曲调越来越高,然而却看不见人影,遥远的长廊让人更加孤寂。


注释:

  •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 王玉娘:可能指代某位才女,擅长琴艺。
  • 新月:象征着新生和美好的希望。
  • 罗裳:轻薄的衣裳,常用于描绘女子的优雅形象。
  • 切切:形容声音细腻、轻柔。
  • 断人肠:形容情感的凄凉和伤感。

典故解析:

“七夕”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一节日承载了浓厚的爱情主题,表达了对爱情的期盼与渴望。王玉娘的琴声则象征着才情与柔美,也可能暗示着诗人对她的倾慕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中楣,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情感与自然,凝练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七夕前夕,正值浓情时节,诗人于此时独坐,感受到周围的柔情与孤独,结合琴声的优美,表达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七夕这一浪漫节日的氛围。在诗的开头,诗人用“新月映眉妆”描绘出美丽的女子,接着用“露滴花房”展现出自然的清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浪漫的环境。琴声从隔墙传来,既是对美好爱情的呼应,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优雅中透着淡淡的忧伤,尤其是最后两句,诗人虽聆听到琴音,但却无法见到人影,显得更加孤寂。诗中运用的意象如“新月”、“露滴”、“香风”等,构成了一个既美丽又令人心痛的画面,展现了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七夕前一日晚坐,闻隔墙王玉娘琴声。”:诗人独坐于七夕前夕,听到隔墙传来的琴声,暗示着对爱情的期待。
    2. “新月映眉妆。”:描绘出女子的眉妆,增添了浪漫的气氛。
    3. “露滴花房。”: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清新之感。
    4. “香风暗透薄罗裳。”:细腻的感觉,暗示着情感的微妙。
    5. “何处清音偏著耳,恰在东墙。”:琴声的来源引发诗人的思考与向往。
    6. “切切指生香。”:香气引发诗人对美好的想象。
    7. “韵雅悠扬。”:强调琴声的美妙。
    8. “凄凄楚楚断人肠。”:表达了情感的伤感与孤独。
    9. “流水调高人不见,遥隔长廊。”:最后的孤独感,带出一种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比作美妙的风,展现其动人之处。
    • 拟人:赋予琴声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 对仗:如“香风暗透薄罗裳”,增加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深邃而复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美好的希望。
  • 琴声:代表着才情与情感的表达,传递出一种柔美与凄凉。
  • 香风:象征着爱情的芬芳,隐喻着诗人对爱情的向往。
  • 流水:流动的声音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带来无尽的思念与伤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七夕是指哪个节日?
      • A. 情人节
      • B. 传统春节
      • C. 中秋节
    2. 诗中提到的王玉娘擅长什么?
      • A. 书法
      • B. 诗歌
      • C. 琴艺
    3. 诗中“新月”象征什么?
      • A. 失落
      • B. 希望
      • C. 哀伤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夜雨寄北》:同样使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展现离愁别绪。
  •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