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亭歌》

时间: 2025-04-28 02:28:43

望娟娟兮云之篁,结氤氲兮成堂。

百草棼而易蘦兮,孰与玩遗芳?

■美人之好饰兮,辟氛台而清凉。

岂大原之无所兮,若稽首乎西皇。

虚中以象迹兮,体员以用方。

又乌知吾之所兮,为西为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西亭歌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望娟娟兮云之篁,
结氤氲兮成堂。
百草棼而易蘦兮,
孰与玩遗芳?
美人之好饰兮,
辟氛台而清凉。
岂大原之无所兮,
若稽首乎西皇。
虚中以象迹兮,
体员以用方。
又乌知吾之所兮,
为西为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人仰望那如云般的竹林,竹林中弥漫着轻柔的雾气,宛如一座华美的殿堂。百草繁茂,芳香四溢,谁能比得上这自然的幽美?美人装扮得体,坐在清凉的亭台上,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难道大地之上没有任何事物吗?若是这样,不如向西方的帝王致敬。虚空中留下了一些痕迹,体现出一种方正的形态。又有谁能知道我心向何方,是向西还是向东呢?


注释:

  • 娟娟:形容轻柔、优美的样子。
  • 氤氲:指雾气弥漫的样子,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指一种水草,诗中用作比喻自然的美丽。
  • :开辟、创造的意思。
  • 氛台:指清凉的亭台,营造出清新怡人的环境。
  • 稽首:表示敬意,俯首称臣。
  • 象迹:指形象的痕迹。
  • 体员:意味着形式的完整,形态的均衡。

典故解析:

“西皇”在古代常指西方的帝王,代表一种崇高的权威和理想。而“氤氲”则常用来形容自然的美丽和神秘,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见解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竹西亭歌》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此诗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索。


诗歌鉴赏:

《竹西亭歌》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的诗作。诗中描绘了竹林的婉约与宁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竹林的美景与人文情怀巧妙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以“娟娟兮云之篁”引入,给人一种轻柔而优美的意象,仿佛置身于一片氤氲的竹林之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切。接着,诗人通过“百草棼而易蘦兮”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丰盈与多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人文,诗人提到“美人之好饰”,将自然与人文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美的享受,反映出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追求,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望娟娟兮云之篁:仰望轻柔的竹林,竹子如云般飘逸。
  2. 结氤氲兮成堂:薄雾缭绕,宛如在竹林中构筑出一座华美的殿堂。
  3. 百草棼而易蘦兮:百草繁茂,芳香四溢,令人陶醉。
  4. 孰与玩遗芳?:谁能比得上这自然的芬芳?
  5. 美人之好饰兮:美人装扮得体,令人欣赏。
  6. 辟氛台而清凉:坐在清凉的亭台上,享受着这份宁静。
  7. 岂大原之无所兮:难道大地上没有任何事物吗?
  8. 若稽首乎西皇:不如向西方的帝王致敬,表达一种向往。
  9. 虚中以象迹兮:虚空中留下了一些痕迹,展示出一种形态。
  10. 体员以用方:体现出一种完美的形态与结构。
  11. 又乌知吾之所兮:又有谁能知道我的心向何方?
  12. 为西为东:是向西还是向东,表达一种迷惘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林比作云,增添了诗的意境。
  • 拟人: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自然更具人情味。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通过对竹林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正直的人格相联系。
  • :象征着轻盈与变幻,代表着自由与无拘束。
  • 美人:象征着理想与美好,体现了人对美的追求。
  • 氛台:代表着清凉与宁静,象征理想的栖息地。

这些意象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望娟娟兮云之篁”中“娟娟”的意思是: A. 轻柔优美
    B. 细小
    C. 浮云

  2. “岂大原之无所兮”中“无所”指的是: A. 没有东西
    B. 没有方向
    C. 没有美景

  3. 诗中提到的“美人”主要代表: A. 自然的美
    B. 人对美的向往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结合。
  • 《山中问答》:王维通过山水意象展现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竹西亭歌》与《静夜思》对比:两首诗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竹西亭歌》更注重自然的细腻描绘,而《静夜思》则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主题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维桢研究》

通过这些资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杨维桢的生平及其诗歌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