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八日湖上检校篱落》
时间: 2025-01-27 03:37: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二十八日湖上检校篱落
范成大 〔宋代〕
村北村南打稻声,
荒园屐齿亦嬉晴。
菊边更觉朝阳好,
松下偏闻晚吹清。
一岁无非吾乐事,
千金不博此间行。
周遭踏遍芙蓉岸,
足庳腰颉栩栩轻。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二十八日的湖上,听到北村南村传来的打稻声,荒废的园子里,木屐踏在晴朗的地面上也显得欢快。菊花旁边,更让人觉得早晨的阳光特别美好;松树下,偏偏能听到晚风的清音。全年四季,除了这些乐趣,别无他事;即使用千金也换不到这般悠闲的生活。我在四周漫步,踩遍了芙蓉的岸边,轻松自在,步履轻盈。
注释:
- 打稻声:指收割稻谷时的声音,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屐齿:指木屐的鞋底,代表行走时的声音和轻快的步伐。
- 菊:菊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格。
- 松下:松树下,通常被视为清静的地方。
- 千金不博:意指花费再多的钱财也无法获得的珍贵体验。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菊花和松树常常在古诗中象征隐逸和高洁的生活,代表诗人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仲淳,号石湖,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体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清静悠闲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九月,正值收获季节,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丰收的喜悦及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九月二十八日湖上检校篱落》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开头以“村北村南打稻声”入诗,立即将读者带入丰收的景象中,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荒园屐齿亦嬉晴”,用轻快的木屐声描绘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再往后,“菊边更觉朝阳好,松下偏闻晚吹清”两句,将早晨的朝阳与晚风的清新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四季变换的敏感与欣赏。最后,诗人总结道:“一岁无非吾乐事,千金不博此间行”,表达了对这种简单生活的珍惜与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厚,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村北村南打稻声:描绘农村的丰收场景,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 荒园屐齿亦嬉晴:即使在荒废的园子里,阳光明媚也让人感到愉悦。
- 菊边更觉朝阳好:菊花的存在增添了早晨的美感,象征着坚韧与美丽。
- 松下偏闻晚吹清:松树下传来的晚风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一岁无非吾乐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乐趣的珍惜。
- 千金不博此间行:即便花费巨资,也无法换得这种闲适的生活。
- 周遭踏遍芙蓉岸:诗人乐于探索周围的自然景色。
- 足庳腰颉栩栩轻:描绘了轻松自如的行走状态,体现了诗人的洒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村北村南”与“荒园屐齿”,形成对称的结构。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创造出诗意的画面。
- 拟人:通过“嬉晴”等词汇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热爱,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 稻声:象征丰收和劳动的乐趣。
- 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松树:代表清静与长寿。
- 芙蓉岸:象征美丽的自然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打稻声”主要代表什么? A. 劳动的声音
B. 悲伤的心情
C. 宴会的音乐
D. 农村的喧闹 -
“千金不博此间行”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重? A. 财富
B. 自然与宁静的生活
C. 社会地位
D. 朋友的情谊 -
诗中提到的“菊”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坚韧与高洁
C. 富贵
D. 哀伤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与王维《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但范成大的作品更注重农村生活的欢愉,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隐逸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与他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