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饯友人出郭纪游次韵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3:20: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饯友人出郭纪游次韵 其一
作者: 黄廷用 〔明代〕
天地清秋人易老,今年今日不重回。
斜阳归客双旌迥,隔岸渔家小艇来。
入馔即甘鱼鲙细,传觞遥指菊花开。
临流未许酬佳节,更上龙山百尺台。
白话文翻译:
在这清秋的天地间,人容易老去,今年的今天我再也无法重返。
斜阳下归来的旅客,双旗飘扬,远远的,隔岸的渔家小艇驶来。
美味的鱼和鲙已经上桌,举杯遥指那盛开的菊花。
临近河流,我尚未能酬谢这佳节的美好,决定更上一层楼,登上百尺高的龙山。
注释:
- 清秋:指清爽的秋天,形容天气宜人。
- 不重回:表示无法再回到往昔的时光。
- 斜阳:指日落时分的阳光,暗示时光流逝。
- 双旌:指两面旗帜,形容归来的旅客。
- 鱼鲙:鱼的生鱼片,指美味的食物。
- 传觞:传递酒杯,表示祝酒。
- 菊花开:指重阳节时盛开的菊花,象征长寿。
- 临流:靠近水边。
- 酬佳节:回报佳节的美好。
- 龙山:指高山,象征登高望远。
典故解析:
“九日”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是登高、赏菊、饮酒,象征着长寿和美好。菊花在重阳节时盛开,成为节日的象征。诗中提到的“龙山”,可能指的是具体的山名,寓意着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廷用(约1570年-1645年),明代诗人,字子韶,号少山。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雅致,常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和对过往时光的感慨。重阳节是一个充满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的节日,诗人通过描写当日的景象和氛围,寓意深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秋的背景为开篇,体现了人易老的感慨,传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诗中描绘了一个温馨的重阳节场景:斜阳下,归来的旅客和渔家的小艇,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人通过“入馔即甘鱼鲙细”的细腻描写,表现了对美食的赞美和聚会的愉悦。而“传觞遥指菊花开”更是强调了节日的庆祝氛围,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祝愿。最后,诗人提到的“未许酬佳节”,则流露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不尽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特定节日中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地清秋人易老:描绘了秋天的清澈明亮,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易老的感慨。
- 今年今日不重回: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无法重返的无奈。
- 斜阳归客双旌迥:描绘了夕阳下归来的旅客,暗示着归属与期待。
- 隔岸渔家小艇来:通过渔家小艇的描写,增添了生活气息和自然美。
- 入馔即甘鱼鲙细:细腻地描写了宴席上的美食,表现了节日的欢快气氛。
- 传觞遥指菊花开:通过举杯祝酒,强调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 临流未许酬佳节: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激,同时透露出些许的遗憾。
- 更上龙山百尺台:体现了诗人向往更高处的决心,象征追求和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斜阳归客双旌迥,隔岸渔家小艇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菊花开”比喻长寿与美好,富有文化内涵。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场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同时传达了对生命与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秋:象征着清澈、宁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菊花:象征着长寿和美好的祝愿,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
- 龙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天地清秋”中的“清秋”指的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菊花开”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长寿
C. 爱情
D. 友情 -
诗人最后提到的“更上龙山百尺台”有何寓意? A. 向往更高的理想
B. 对友人的怀念
C. 对过去的留恋
D. 享受生活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在重阳节探讨了兄弟情谊与时间流逝的主题,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但更侧重于对兄弟的思念,而黄廷用的诗则更注重对节日氛围的描绘与人生态度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黄廷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