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三月击舟潇湘得邵武柳州二丞相正月初书》

时间: 2025-01-25 05:31:53

回雁峰南楚越分,潇湘烟水思离群。

林寒欲暗他江浦,月出先明半岭云。

客子无归迷世路,故人不见隔兵氛。

春风空寄相思字,寇邓经纶早晚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辛亥三月击舟潇湘得邵武柳州二丞相正月初书
作者: 许翰〔宋代〕

回雁峰南楚越分,潇湘烟水思离群。
林寒欲暗他江浦,月出先明半岭云。
客子无归迷世路,故人不见隔兵氛。
春风空寄相思字,寇邓经纶早晚闻。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回雁峰,分隔了楚地与越地,潇湘的烟水让我思念离群的友人。
树林在寒冷中显得暗淡,江浦的景象渐渐模糊,月亮升起时,先照亮了半岭的云彩。
漂泊在外的游子无家可归,迷失于世俗的道路,老友却因战乱而无法相见。
春风只能空寄相思的字句,寇邓的治国之策早晚会被人知晓。

注释

  • 回雁峰:指地名,位于南方,象征着分离和思念。
  • 潇湘:潇湘江,指代江南水乡,给人以幽静、思念之感。
  • 林寒欲暗:寒冷的树林,暗指环境的萧瑟。
  • 江浦:江边的港口或岸边,象征归属感的缺失。
  • 客子:指身在外地的游子。
  • 隔兵氛:因战乱而形成的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翰,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辛亥年三月,正值战乱时期,诗人因战乱而身处异乡,思念故乡及友人。诗中体现了对时局的感慨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此诗以潇湘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揭示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回雁峰南楚越分”引入,展现了地理上的隔阂,而潇湘的烟水更是渲染了思乡的情绪。随着“林寒欲暗他江浦”的描写,诗人情感愈加沉重,寒冷的树林与模糊的江浦仿佛映射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迷惘。

而“客子无归迷世路”则直接表达了游子漂泊的无奈,战乱使得他与故人隔绝,情感的深度由此得以加强。最后两句“春风空寄相思字,寇邓经纶早晚闻”,不仅将诗人的思念寄托于春风,同时也暗示着对未来局势的关注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思考与对友人的牵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回雁峰南楚越分:说明地理位置的分隔,暗示离别之苦。
  2. 潇湘烟水思离群:潇湘地区的烟水让人思念远方的朋友。
  3. 林寒欲暗他江浦:寒冷的树林让江边的景色显得更加模糊。
  4. 月出先明半岭云:月光先照亮半岭的云彩,象征着希望的微光。
  5. 客子无归迷世路:游子在外无家可归,迷失于复杂的世道。
  6. 故人不见隔兵氛:战乱使得老朋友无法相见,表达了无奈与失落。
  7. 春风空寄相思字:春风传递着思念的情感,却显得苍白无力。
  8. 寇邓经纶早晚闻:提及对治国者的关心,隐含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风空寄相思字”,将春风与相思相结合,富有诗意。
  • 对仗:整体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传递思念的能力,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乡与友谊为主题,描绘了战乱时期游子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蕴含了对未来局势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回雁峰:象征离别与思念。
  • 潇湘烟水:代表宁静与乡愁。
  • 寒林:暗示孤寂与冷清。
  • 月光:象征希望与光明。
  • 春风:传递情感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回雁峰”代表什么? A. 友谊 B. 离别 C. 归乡
    答案:B

  2. “客子无归迷世路”中的“客子”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朋友 C. 战士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潇湘”象征着什么? A. 战乱 B. 思乡情 C. 归属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可以将本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二者均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许翰的诗更多地渗透了对战乱的直接反映,而王维则更加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及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