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袁思正诸公登楚州东园楼》

时间: 2025-01-26 06:07:44

杖藜萧飒对云沙,白首逢春只叹嗟。

身老易伤千里目,眼惊还见一年花。

地平旷野连云直,天带清淮向海斜。

尚有风光供醉笔,我生诗酒是生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袁思正诸公登楚州东园楼 张耒 〔宋代〕

杖藜萧飒对云沙,白首逢春只叹嗟。 身老易伤千里目,眼惊还见一年花。 地平旷野连云直,天带清淮向海斜。 尚有风光供醉笔,我生诗酒是生涯。

白话文翻译:

我拄着藜杖,面对着风沙和云彩,白发苍苍,遇到春天只能叹息。 年纪大了,容易伤感远望,眼睛惊讶地看到又一年的花开花落。 大地平坦,旷野与云相连,天空带着清澈的淮河斜向大海。 依然有美丽的风景供我醉心书写,我的一生就是以诗和酒为伴。

注释:

  • 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不便。
  • 萧飒:形容风声。
  • 云沙:云和沙,指天空和地面。
  • 白首:白发,指年老。
  • 叹嗟:叹息。
  • 千里目:远望的目光。
  • 眼惊:眼睛惊讶。
  • 地平旷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 连云直:与云相连,形容视野辽阔。
  • 天带清淮:天空像带着清澈的淮河。
  • 向海斜:斜向大海,形容河流流向。
  • 风光:美丽的风景。
  • 醉笔:沉醉于书写。
  • 诗酒是生涯:以写诗和饮酒为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此诗是张耒与友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之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楚州(今江苏淮安)与友人袁思正等人登东园楼时所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老去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首联“杖藜萧飒对云沙,白首逢春只叹嗟”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面对春天只能叹息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颔联“身老易伤千里目,眼惊还见一年花”则进一步以远望和花开花落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增强了诗的感伤色彩。颈联“地平旷野连云直,天带清淮向海斜”以壮丽的自然景色来衬托诗人的心境,使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尾联“尚有风光供醉笔,我生诗酒是生涯”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杖藜萧飒”和“白首逢春”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的形象,以及对春天的无奈叹息。
  • 颔联:以“身老易伤千里目”和“眼惊还见一年花”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颈联:通过“地平旷野连云直”和“天带清淮向海斜”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衬托诗人的心境。
  • 尾联:以“尚有风光供醉笔”和“我生诗酒是生涯”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地平旷野连云直”中的“连云直”比喻视野的辽阔。
  • 拟人:如“天带清淮向海斜”中的“带”字赋予天空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身老易伤千里目,眼惊还见一年花”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老去的无奈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杖藜”、“白首”、“千里目”、“一年花”、“地平旷野”、“连云直”、“天带清淮”、“向海斜”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首逢春只叹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平静
    2. “地平旷野连云直”中的“连云直”比喻了什么? A. 天空 B. 大地 C. 视野 D. 心情
    3. 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消极 B. 积极 C. 悲观 D. 无所谓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 诗词对比: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情感更为豁达;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张耒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