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 寄君莲》

时间: 2025-04-29 19:04:50

钿车人远。

飞絮游丝无力绾。

忆别临歧。

执手相看泪满衣。

韶华易老。

姊妹花开春去了。

珍重馀寒。

料峭风前莫倚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兰 寄君莲
钿车人远。飞絮游丝无力绾。
忆别临歧。执手相看泪满衣。
韶华易老。姊妹花开春去了。
珍重馀寒。料峭风前莫倚栏。

白话文翻译

钿车远去,人已经走得很远。
飞舞的絮和游丝无力地缠绕。
回忆起分别时的情景,
我们握着手,泪水浸湿了衣襟。
时光易逝,青春易老,
姐妹花开,春天已经远去。
珍惜剩下的寒意,
在凛冽的风前,不要倚靠栏杆。

注释

  • 钿车:一种装饰华美的车,象征着地位与荣华。
  • 飞絮:柳絮飘飞,象征着离别的无奈与柔情。
  • 游丝:指飘渺的丝线,形容轻柔无力。
  • 韶华:美好的年华,指青春。
  • 姊妹花:比喻姐妹情谊,花开象征着青春的美好。
  • 珍重馀寒:珍惜最后的寒意,寓意对即将逝去的青春的珍惜。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典故,但“韶华易老”可引申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常见于古诗词中表达对青春的怀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赵我佩,清代女诗人,生于官宦世家。她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常常表达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反映出清代女性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与深刻。

诗歌鉴赏

《减兰·寄君莲》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离别的悲伤。开头“钿车人远”一句,既描绘了别离的场景,也暗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接下来的“飞絮游丝无力绾”,则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离别时的无奈和脆弱。全诗以“执手相看泪满衣”刻画了离别时的深情瞬间,情感真挚而动人。

“韶华易老”一句,简洁而深刻,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姊妹花开春去了”则借用春花的意象,象征着青春的短暂和美好,暗示着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两句“珍重馀寒”和“料峭风前莫倚栏”,不仅是对离别情景的延续,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珍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离别的伤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钿车人远”:描绘离别时的情景,车子已经远去,象征着离别的彻底。
    • “飞絮游丝无力绾”:自然意象的运用,表达了离别的无力和怅惘。
    • “忆别临歧”:回忆起分别的那一刻,情感愈加浓烈。
    • “执手相看泪满衣”:描绘离别的深情,泪水湿透了衣服,情感真挚。
    • “韶华易老”:感慨时光流逝之快,青春易逝。
    • “姊妹花开春去了”:青春的美好已逝,如春花般短暂。
    • “珍重馀寒”:珍惜剩余的时光和情感。
    • “料峭风前莫倚栏”:告诫对方在风寒中不要依赖,寓意要坚强。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姊妹花开”比喻姐妹情谊。
    • 拟人:飞絮游丝似乎也在感叹离别。
    • 对仗:如“执手相看”和“泪满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离别的悲伤与对青春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 钿车:象征地位与美好生活。
  • 飞絮:象征离别的无奈。
  • 姊妹花:象征青春与姐妹情谊。
  • 寒风:象征人生的挑战与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钿车人远”中“钿车”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华丽的车
    • B. 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
    • C. 一种植物
  2. “韶华易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时间的珍视
    • B. 对金钱的追求
    • C. 对爱情的怀念
  3. “执手相看泪满衣”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分别的悲伤
    • B. 快乐的重逢
    • C. 日常的相处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赵我佩的《减兰·寄君莲》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离别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赵我佩更侧重于对姐妹情谊的表达,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