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海棠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3:08:18

妍花红粉妆,意态工媚妩。

窈窕春风前,霞衣欲轻举。

金盘渺华屋,国艳徒自许。

依依如有意,脉脉不得语。

诗人太冷落,愁绝残春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妍花红粉妆,意态工媚妩。
窈窕春风前,霞衣欲轻举。
金盘渺华屋,国艳徒自许。
依依如有意,脉脉不得语。
诗人太冷落,愁绝残春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花朵,红粉的妆容,展现出妩媚的姿态。春风轻拂,花儿似乎想要轻盈地飞起。金色的盘子映照着华丽的屋子,国色天香的花朵只能自我安慰。花儿依依不舍,似乎有心事,却又无法言表。诗人感到被冷落,愁苦在这残春的细雨中愈加深重。

注释:

  • 妍花:美丽的花。
  • 红粉妆:指花的颜色鲜艳如红粉。
  • 工媚妩:形容花的姿态妩媚动人。
  • 窈窕:形容花姿态优雅。
  • 霞衣:形容花的颜色如霞光般轻柔。
  • 金盘:指盛花的器皿。
  • 渺华屋:华丽的屋子,指花的背景。
  • 国艳:形容花的美丽。
  • 依依:形容花儿依依不舍的样子。
  • 脉脉:形容眼神的流转,含情默默。
  • 冷落:形容诗人被忽视,情感受到冷淡。
  • 愁绝:心中愁苦到了极点。
  • 残春雨:春天即将结束时的细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金朝著名的诗人和词人,字叔润,号山水,擅长诗词,尤其以古体诗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尤以描写自然和人情为主。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元朝时期,正是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梨花与海棠的美丽,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忧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以妍丽的花朵为主角,透过生动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愁苦。诗的开头,"妍花红粉妆,意态工媚妩",以明亮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吸引读者,仿佛花朵在春风中轻舞,展现出一种妩媚的风姿。接着,"窈窕春风前,霞衣欲轻举",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柔和气息,花儿似乎在轻轻地摇曳,仿佛要随着春风而起舞。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国艳徒自许"一语则转向了对美丽的惋惜,这里的“国艳”不仅是对花的赞美,也暗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自我安慰。最后两句“依依如有意,脉脉不得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儿的无声之美,暗示着人和花间的情感联系,以及面对冷落的无奈与忧愁。整首诗在描写美丽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妍花红粉妆:描绘花朵娇艳的颜色。
    2. 意态工媚妩:花的姿态妩媚,给人以美的享受。
    3. 窈窕春风前:在春风的吹拂下,花显得更加优美。
    4. 霞衣欲轻举:形容花儿如同穿着霞光般的衣裳,轻盈欲飞。
    5. 金盘渺华屋:华丽的屋子中,花的美丽若隐若现。
    6. 国艳徒自许:花的美丽只能自我安慰。
    7. 依依如有意:花儿似乎有心事,依依不舍。
    8. 脉脉不得语:眼神流转,却无法表达心意。
    9. 诗人太冷落:诗人感到被冷落。
    10. 愁绝残春雨:在春雨中,愁苦愈加深重。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美人,表达其美丽。
    • 拟人:花儿被赋予了情感,产生依依不舍的情感。
    • 对仗:如“妍花”与“意态”,形成了对称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花的美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表现了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代表美丽与短暂,象征人生中的美好事物。
  • 春风:象征温暖与希望,同时也带来变迁。
  • :象征忧愁与失落,春雨中的愁苦更显深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妍花红粉妆”中的“妍花”指的是什么?

    • A. 树木
    • B. 花朵
    • C. 草地
  2. “依依如有意,脉脉不得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3. 诗人感到被冷落的原因是什么?

    • A. 因为春雨
    • B. 因为没有人欣赏他
    • C. 因为花儿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元好问的《梨花海棠二首》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偏向于豪放与洒脱。两者虽然情感基调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元好问研究》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