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
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
白话文翻译:
蜀地春天的花香浓淡相间,伴随着风雨让黄莺的情思断肠。
在浣花溪边令人感到惆怅,杜甫(子美)无心去歌唱和发扬这份美好。
注释:
- 浓淡芳春:形容春天的花朵色彩鲜艳或淡雅,蕴含着春天的芬芳。
- 半随风雨:指花瓣随着风雨飘落,暗指春天的脆弱和无常。
- 断莺肠:比喻黄莺因春雨而悲伤,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离愁别绪。
- 浣花溪:是指一条溪流,流经的地方自然风光秀丽,常引发诗人的情感共鸣。
- 子美:指唐代诗人杜甫,因其字子美而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谷,字景山,号少山,唐代诗人,生于晚唐,因其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情感的表达而闻名。郑谷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郑谷游历蜀中时,正值春季,感受到蜀地花卉的美丽与春天的短暂,因而触动心绪,写下此诗。社会背景方面,唐代是中国文学的繁盛期,诗人们纷纷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诗歌鉴赏:
《蜀中赏海棠》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抒情诗,郑谷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蜀中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蜀地春天的花香与风雨交织的景象,给人一种既美丽又哀伤的感觉。花的浓淡象征着人生的多样与无常,风雨则象征着外界的干扰与伤感。
接下来的“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则进一步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虽然自然美丽,但自己却无法尽情享受或表达。这里提到的“子美”指的是杜甫,郑谷用杜甫来反衬自己的情感,暗示着在这美景面前,诗人却感到无心去歌唱,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无奈和消逝感。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深刻的情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敏感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浓淡芳春满蜀乡:描绘出蜀中春天的繁花似锦,浓淡相间的花色,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日氛围。
- 半随风雨断莺肠:表达春雨的到来使得黄莺的愁思更为加重,隐喻着春天的脆弱与短暂。
- 浣花溪上堪惆怅:浣花溪的美景虽然令人陶醉,但诗人的内心却感到惆怅,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 子美无心为发扬:提及杜甫,暗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力感,强调自己对于作品的无心创作,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断莺肠”比喻春雨带来的伤感,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显现出唐诗的艺术魅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蜀中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同时流露出对生命无常和自然变化的感叹,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视角。
意象分析:
- 海棠:象征美丽与短暂,寓意春天的美好易逝。
- 黄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快乐,同时也隐含着离别的哀伤。
- 浣花溪:自然风光的代表,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寄托与情感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美”是指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之涣
-
“浓淡芳春”中的“浓淡”主要指什么?
- A. 花的颜色
- B. 花的香气
- C. 花的数量
- D. 花的大小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欣赏与享受
- B. 无奈与惆怅
- C. 轻视与鄙夷
- D. 冷漠与无情
答案:
- B. 杜甫
- A. 花的颜色
- B. 无奈与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郑谷的《蜀中赏海棠》与杜甫的《春望》:
- 两首诗都描绘春天的景象,但郑谷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的影响。郑谷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相关唐代诗人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