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架蔷薇四面垂,
花工不苦费胭脂。
淡红点染轻随粉,
浥偏幽香清露知。
白话文翻译:
一架蔷薇花从四面垂下来,
花匠并不费力去涂抹胭脂。
淡淡的红色轻轻点缀着花瓣,
浸润的幽香让清晨的露水也知道。
注释:
- 蔷薇:一种常见的花卉,象征着美丽和爱情。
- 花工:指的是花匠,负责种植和打理花卉的人。
- 胭脂:用于化妆的颜料,这里指的是花匠为了使花更美丽而使用的色彩。
- 淡红:轻微的红色,形容花的颜色。
- 浥:意为沾湿,形容花香与露水交融的状态。
- 幽香:细腻而清新、淡雅的香气。
- 清露: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清新和纯洁。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典故,但蔷薇作为一种花卉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爱情、美丽相联系。同时,诗中以花的美丽和香气引申出对生活的赞美与感悟,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字子干,号逸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蔷薇》一诗可能是在春夏之交的某个清晨,作者在自家庭院中,看到盛开的蔷薇花,心中生发出对自然美的喜爱与感慨,因此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蔷薇》是一首描写蔷薇花的诗,充分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对生活的赞美。诗的开头以“一架蔷薇四面垂”描绘了蔷薇花的姿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暗示了花的繁茂与生机。接着,诗人提到“花工不苦费胭脂”,意在表明这花的自然之美无需过多的人工修饰,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真实与纯粹。通过“淡红点染轻随粉”一句,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瓣的色彩,仿佛让人看到了阳光下轻轻摇曳的花瓣。最后一句“浥偏幽香清露知”将诗的意境升华,花香与露水的交融,传递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蔷薇的自然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细腻情感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架蔷薇四面垂”:描写蔷薇花的形态,生动且形象。
- “花工不苦费胭脂”:强调自然之美的真诚,无需人工装饰。
- “淡红点染轻随粉”:细腻的描绘花色,轻柔而自然。
- “浥偏幽香清露知”:传达香气的细腻与清晨露水的交融,寓意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胭脂”比喻花的颜色,形象生动。
- 拟人:将花香与露水相联系,增加了诗的灵动感。
- 对仗:诗句间的平仄相对,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蔷薇的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艺术与生活的追求,强调自然之美的真实与纯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蔷薇:象征着爱情与美丽。
- 胭脂:代表人为的修饰与追求的虚假美。
- 清露:象征自然的纯净与清新。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核心,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真实情感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卉是什么?
- A. 柳树
- B. 蔷薇
- C. 梅花
-
诗人认为花的美丽需要什么?
- A. 胭脂
- B. 自然
- C. 装饰
-
“浥偏幽香清露知”中的“浥”是什么意思?
- A. 干燥
- B. 沾湿
- C. 燃烧
答案:
- B. 蔷薇
- B. 自然
- B. 沾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静夜思》:同样描写自然与情感,但更偏向于思乡之情;而《蔷薇》则侧重于对生活的喜悦与自然的赞美。
《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而《蔷薇》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之美,体现了不同的主题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郑刚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