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泥二首》

时间: 2025-02-04 16:06:51

不嫌泥潦巷,自扫寂寥居。

雨已标新杏,春犹遗老樗。

风光习暖事,云物或寒除。

颇复撩诗句,时时漫与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沟泥二首 张耒 〔宋代〕 不嫌泥潦巷,自扫寂寥居。 雨已标新杏,春犹遗老樗。 风光习暖事,云物或寒除。 颇复撩诗句,时时漫与书。

白话文翻译: 不嫌弃泥泞的小巷,自己打扫着寂静的住所。 雨水滋润了新开的杏花,春天却遗忘了老朽的臭椿。 风光习惯于温暖的事物,云彩有时也会驱散寒冷。 这些景象常常激发我的诗句,我时常随意地书写下来。

注释:

  • 泥潦:泥泞。
  • 寂寥:寂静孤独。
  • 标新杏:使新开的杏花更加鲜艳。
  • 遗老樗:遗忘了老朽的臭椿树。樗,一种不值钱的树。
  • 风光:自然景色。
  • 习暖事:习惯于温暖的事物。
  • 云物:云彩。
  • 或寒除:有时会驱散寒冷。
  • 颇复:颇为,很。
  • 撩诗句:激发诗句。
  • 漫与书:随意书写。

诗词背景: 张耒是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这首诗《沟泥二首》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诗中通过对小巷泥泞、寂静居所的描写,以及对新杏和老樗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不嫌泥潦巷,自扫寂寥居”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自我满足的态度。“雨已标新杏,春犹遗老樗”通过对新旧事物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转中的无常和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风光习暖事,云物或寒除”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象征生活的起伏和诗人内心的平静。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质朴,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 首句“不嫌泥潦巷,自扫寂寥居”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自我满足的态度,泥潦巷和寂寥居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对孤独的接受。
  • 第二句“雨已标新杏,春犹遗老樗”通过对新杏和老樗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转中的无常和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新杏的鲜艳与老樗的遗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第三句“风光习暖事,云物或寒除”以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象征生活的起伏和诗人内心的平静,风光的温暖和云物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
  • 末句“颇复撩诗句,时时漫与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常常激发他的诗句,他随意地书写下来,显示了诗人对创作的随意和自然。

修辞手法:

  • 对比:如“雨已标新杏,春犹遗老樗”中的新杏与老樗的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无常和自然的变化。
  • 拟人:如“风光习暖事,云物或寒除”中的风光和云物被赋予了人的行为,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泥潦巷:象征简朴的生活环境。
  • 寂寥居:象征孤独但自我满足的生活状态。
  • 新杏:象征新生和希望。
  • 老樗:象征被遗忘和衰败。
  • 风光:象征自然的美好和变化。
  • 云物:象征生活的起伏和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雨已标新杏”中的“标”是什么意思? A. 标记 B. 使鲜艳 C. 标准
  2. 诗中“春犹遗老樗”中的“遗”是什么意思? A. 遗留 B. 遗忘 C. 遗产
  3. 诗中“风光习暖事”中的“习”是什么意思? A. 习惯 B. 学习 C. 熟悉
  4. 诗中“云物或寒除”中的“或”是什么意思? A. 或者 B. 有时 C. 或许

答案:1. B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沟泥二首》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对自然美的欣赏,但张耒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观察,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张耒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