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归寄无咎二首 张耒 〔宋代〕
雨气入古屋,薄帷生夜清。 想君拥鼻坐,端学苦吟生。 泥深欺我马,归卧日半楹。 浩然有奇想,非子定谁评。
白话文翻译:
雨气渗入古老的房屋,薄薄的帷帐中夜晚显得格外清冷。 想象你拥着鼻子坐着,正专心致志地苦苦吟诗。 泥泞深重,欺负我的马儿,归家后我躺下半天。 我心中有着奇异的思绪,若不是你,又有谁能评说呢?
注释:
- 雨气:指雨后的湿气。
- 古屋:古老的房屋。
- 薄帷:薄薄的帷帐。
- 拥鼻:形容专心思考或吟诗的样子。
- 端学:专心学习。
- 苦吟:刻苦吟诗。
- 泥深:泥泞深重。
- 欺:这里指困扰、阻碍。
- 归卧:回家躺下休息。
- 日半楹:半天时间。
- 浩然:形容思绪广阔。
- 奇想:奇异的思绪。
- 非子定谁评:若不是你,又有谁能评说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某个雨夜归家后,思念友人无咎而作。诗中通过描绘雨夜的清冷和泥泞的归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夜归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首句“雨气入古屋,薄帷生夜清”描绘了雨夜的清冷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诗人想象友人正在苦吟诗篇,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诗歌创作的共鸣。后两句“泥深欺我马,归卧日半楹”则通过归途的泥泞和归家后的休息,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浩然有奇想,非子定谁评”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期待,认为只有友人才能理解自己的奇思妙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诗歌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气入古屋,薄帷生夜清。
- 雨后的湿气渗入古老的房屋,薄薄的帷帐中夜晚显得格外清冷。这里通过雨气和薄帷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
想君拥鼻坐,端学苦吟生。
- 想象你拥着鼻子坐着,正专心致志地苦苦吟诗。这里通过“拥鼻坐”和“端学苦吟”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诗歌创作的共鸣。
-
泥深欺我马,归卧日半楹。
- 泥泞深重,欺负我的马儿,归家后我躺下半天。这里通过归途的泥泞和归家后的休息,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浩然有奇想,非子定谁评。
- 我心中有着奇异的思绪,若不是你,又有谁能评说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期待,认为只有友人才能理解自己的奇思妙想。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泥深欺我马”,将泥泞拟人化,形容其对马儿的困扰。
- 想象:如“想君拥鼻坐”,通过想象友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对诗歌的热爱。通过雨夜归家的场景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气:雨后的湿气,营造孤寂清冷的氛围。
- 古屋:古老的房屋,增添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 薄帷:薄薄的帷帐,增强了夜晚的清冷感。
- 拥鼻:形容专心思考或吟诗的样子,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 泥深:泥泞深重,形容归途的艰难。
- 浩然:形容思绪广阔,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和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想君拥鼻坐”中的“拥鼻”形容的是: A. 专心思考 B. 专心吟诗 C. 专心读书 D. 专心写字
-
诗中“泥深欺我马”中的“欺”指的是: A. 欺负 B. 困扰 C. 阻碍 D. 伤害
-
诗中“浩然有奇想”中的“浩然”形容的是: A. 思绪广阔 B. 心情愉快 C. 心情沉重 D. 心情平静
答案: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的这首诗也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晚归寄无咎二首》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诗歌创作的共鸣,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包括张耒的诗作。
- 《张耒诗集》:收录了张耒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张耒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