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55:31

路入东园无俗驾,忽逢佳士喜同游。

绿荷菡萏稍觉晚,黄菊拒霜殊未秋。

客位正须悬榻下,主人自爱小塘幽。

老夫多病蛮江上,颇忆平生马少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路入东园无俗驾,
忽逢佳士喜同游。
绿荷菡萏稍觉晚,
黄菊拒霜殊未秋。
客位正须悬榻下,
主人自爱小塘幽。
老夫多病蛮江上,
颇忆平生马少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东园游玩时的情景。诗人无意中遇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感到十分高兴。池塘中绿荷和菡萏已经略显晚秋,但黄菊却因尚未遭霜打而依然生机勃勃。作为客人,诗人坐在凉亭下,主人则偏爱小塘的幽静。年事已高、多病的诗人,常常怀念年轻时与友人马少游的畅快游玩。

注释

  • 东园:指东面的园林,通常是游玩的地方。
  • 佳士:指优秀的朋友或志同道合的人。
  • 绿荷:指荷花,象征着清丽。
  • 菡萏:荷花的别称。
  • 拒霜:指黄菊抵挡住了初秋的霜冻。
  • 悬榻:指凉亭下的座位。
  • 蛮江:指长江或其他大江,诗人常指自己身在江边。
  • 马少游:指诗人黄庭坚的朋友,可能是指马致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属于“苏门四学士”之一,擅长诗词、书法,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黄庭坚晚年时创作的,当时他身体多病,但仍然希望与朋友共享晚游之乐。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心情反映了他对友谊和自然的珍视。

诗歌鉴赏

《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二首》是一首描写秋景与友谊的诗作。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东园的宁静与幽雅,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随即,通过“忽逢佳士”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与朋友相聚的喜悦。这里的“佳士”不仅仅是朋友,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体现了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绿荷与黄菊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既有繁华的荷花,也有傲霜的菊花,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和坚韧。诗的最后,诗人以“老夫多病”自谦,流露出对往昔青春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他在晚年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反思,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路入东园无俗驾:描绘了一条通向东园的道路,表示诗人此行无车马之扰,体现了悠闲自在。
  2. 忽逢佳士喜同游:意外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心中顿感喜悦。
  3. 绿荷菡萏稍觉晚:池塘里的荷花已经略显秋意,暗示时间的流逝。
  4. 黄菊拒霜殊未秋:与荷花形成对比,黄菊在秋霜降临之前依然盛开,寓意坚韧与生命力。
  5. 客位正须悬榻下:作为客人,自然要坐在凉亭下,表现出一种谦逊。
  6. 主人自爱小塘幽:主人偏爱小塘的幽静之处,显示友人的雅致。
  7. 老夫多病蛮江上:自谦地提到自己年老多病,身在蛮江之畔,暗示身世低微。
  8. 颇忆平生马少游:怀念年轻时与马少游的游玩,表达对往昔时光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阶段进行对比,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绿荷菡萏”与“黄菊拒霜”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律美。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黄菊的“拒霜”,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感悟,流露出怀旧与哲思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绿荷:象征清新与美好。
  2. 菡萏:象征纯洁与高雅。
  3. 黄菊:象征坚韧与不屈。
  4. 东园:象征宁静的避世之所。
  5. 小塘:象征幽静与雅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秋天花卉有哪几种?

    • A. 玫瑰与菊花
    • B. 绿荷与黄菊
    • C. 牡丹与月季
    • D. 兰花与桂花
  2. 填空题:诗人怀念的朋友是___

  3. 判断题:诗中的东园是一个喧闹的地方。(对/错)

答案

  1. B
  2. 马少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的作品中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但黄庭坚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生命感悟,而苏轼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情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