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兴》

时间: 2025-01-11 16:55:19

四十余年学养生,谁知所得亦平平。

体孱不犯寒时出,路湿常寻乾处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杂兴
四十余年学养生,
谁知所得亦平平。
体孱不犯寒时出,
路湿常寻乾处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四十多年来学习养生的经历,结果却感到收获平平。身体虚弱,使得他在寒冷的时节只能出门,而在湿滑的道路上,他总是寻求干燥的地方行走。

注释:

  • 四十余年:指诗人年岁已大,经历了四十多年的生活。
  • 学养生:学习如何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知识和方法。
  • 平平:平常,普通,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 体孱:身体虚弱,状态不佳。
  • 寒时:寒冷的时候,冬季。
  • 路湿:道路湿滑,可能是因雨水或其他原因。
  • 乾处:干燥的地方。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涉及显著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养生”一词,隐含了道家和儒家关于生命、健康和长寿的哲学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细腻著称,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国势衰弱,诗人心中充满忧虑。经历了多次的政治失意和个人的健康问题,使得他对养生的思考更加深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表达,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开头的“学养生”表明了诗人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视,四十年的努力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成果,反映了一个人对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之感。这种感受在“体孱不犯寒时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身体的虚弱让他不得不谨慎应对寒冷的天气,这不仅是对身体状态的反映,也是对人生无奈的感叹。

“路湿常寻乾处行”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他在逆境中仍努力寻求生存之道的精神。整首诗虽简练,但却充满了哲理,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厚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十余年学养生”: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养生。
    • “谁知所得亦平平”:感慨努力之后的结果却平常无奇。
    • “体孱不犯寒时出”:身体虚弱,寒冷时节外出困难。
    • “路湿常寻乾处行”:在潮湿的路面上,努力寻找干燥的地方行走,象征着对健康的追求和生存的挣扎。
  • 修辞手法

    • 对比:努力与结果的对比,强调失落感。
    • 形象:通过“寒时”和“湿路”,生动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养生的追求与生活现实的失落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健康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养生:象征着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
  • 寒时:象征着生活的困境与挑战。
  • 湿路: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 乾处: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花了多少年学习养生?

    • A. 三十年
    • B. 四十余年
    • C. 五十年
    • D. 二十年
  2. 诗中“体孱”指的是什么?

    • A. 身体强壮
    • B. 身体虚弱
    • C. 身体健康
    • D. 身体疲惫
  3. 诗人常常寻找什么样的道路行走?

    • A. 湿滑的
    • B. 干燥的
    • C. 坎坷的
    • D. 平坦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春日杂兴》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但陆游更强调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感受,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宁静和心灵的寄托。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