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坐》

时间: 2025-01-11 14:24:29

岸帻临窗意未便,又拖筇杖出庭前。

清秋欲近露沾草,皎月未升星满天。

过埭船争明旦市,蹋车人废彻宵眠。

齐民一饱勤如许,坐食官仓每惕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游的《露坐》

岸帻临窗意未便,又拖筇杖出庭前。
清秋欲近露沾草,皎月未升星满天。
过埭船争明旦市,蹋车人废彻宵眠。
齐民一饱勤如许,坐食官仓每惕然!

白话文翻译:

在岸边戴着帽子,坐在窗边不愿离去,
再拿着拐杖走到庭院前。
清秋将至,露水沾湿了草叶,
皎洁的月亮尚未升起,星星布满天空。
过埭的船只争相赶往早市,
赶车的人已彻夜未眠。
齐国的百姓如此辛苦地劳作,
而我们坐享官仓的粮食,总是心存警惕!

注释:

字词注释:

  • 岸帻:岸边的帽子,指诗人坐在窗前时的装束。
  • 筇杖:一种竹制的拐杖,象征着诗人的出行工具。
  • 清秋:指清爽的秋季,描绘自然景色。
  • 露沾草:草上沾满了露水,描绘了清晨的景象。
  • 蹋车:赶车,指出行的方式。
  • 齐民:指齐国的百姓,象征大多数劳动人民。
  • 坐食官仓:坐享官府的粮仓,隐含对官吏的指责。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齐民”可联想到《左传》中提到的齐国百姓,强调劳动与丰收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生于绍兴,卒于临安。他一生致力于报国,创作了大量诗词,以爱国主义情怀和忧国忧民的主题著称。

创作背景: 《露坐》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凋敝。陆游在诗中通过描绘秋晨的宁静与百姓的辛劳,表现出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关注。

诗歌鉴赏:

《露坐》以清晨的自然景色作为开篇,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身边世界的细腻观察。首句“岸帻临窗意未便”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的留恋和不舍,显示了一种内心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诗的后续描写中愈发明显,尤其是对清秋的描绘,露水沾草,星空皎洁,既有自然的美好,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随着情景的推进,诗人把视角转向了社会的另一面:过埭船争明旦市,蹋车人废彻宵眠,描绘了人们为了生计而辛劳的景象。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沉,揭示了社会的现实与个人的无奈。最后两句“齐民一饱勤如许,坐食官仓每惕然”,则是对官僚体制的微词,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敏感与焦虑。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陆游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岸帻临窗意未便:诗人坐在窗边,戴着帽子,心中依依不舍,想要出门却又迟疑。
  • 又拖筇杖出庭前:最终还是决定走出庭院,展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清秋欲近露沾草:描绘秋天渐近,清晨的露水湿润了草地,展现了自然的清新。
  • 皎月未升星满天:月亮还没升起,夜空中则布满了星星,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气氛。
  • 过埭船争明旦市:过埭的船只急匆匆地赶往早市,展示了忙碌的社会生活。
  • 蹋车人废彻宵眠:赶车的人为了生计,彻夜未眠,反映出劳动人民的辛苦。
  • 齐民一饱勤如许:齐国的百姓如此辛勤劳作,以求得一饱。
  • 坐食官仓每惕然:坐享官府仓库的粮食,心中却总是警惕,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展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 对仗:如“清秋欲近露沾草,皎月未升星满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描述早市的景象,展现了社会的繁忙。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美丽与劳动人民的辛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晨的希望与新生。
  • 星月:表示宁静与浩瀚的宇宙,反映内心的沉思。
  • 船与车:象征着民生的忙碌与奔波,表现出人们为生计而奋斗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岸帻”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帽子
    C. 一种船

  2. “齐民一饱勤如许”中“勤”指的是什么? A. 休息
    B. 努力劳动
    C. 学习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陆游的《露坐》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关注,但陆游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描绘,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家国情怀与社会的苦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1. 《陆游诗文集》
  2. 《宋代诗词研究》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