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时间: 2025-01-09 07:59:36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作者: 苏轼 〔宋代〕

七千里外二毛人,
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
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
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白话文翻译:

七千里外的二毛人,
在十八滩头上孤舟一叶。
山水相思,喜欢劳累的远方梦,
那地名惶恐,让我这个孤臣泪流满面。
长风送来客人,增加了船帆的风力,
积雨漂浮着舟,减轻了石头的鳞甲。
不如跟随官府去当水手,这一生又何止是略知水路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七千里外:指远离故乡,形容距离很远。
  • 二毛人:指客家人,因其衣着朴素,故称“二毛”。
  • 十八滩:指江西的滩头地名,象征艰难险阻。
  • 惶恐:形容恐惧不安。
  • 孤臣:指身处异地的臣子,表达孤独感。
  • 充水手:意为做水手,跟随官府出海。

典故解析:

  • 该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孤臣”一词可以引申为对身处异乡、无依无靠的士人的一种自我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著称,作品表达了丰富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江西的途中,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仕途无望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异乡生活的感慨。开篇以“七千里外”的远离感引入,表现了自己身处陌生环境的孤独。接下来的“十八滩头一叶身”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漂泊的状态,既有对艰难旅程的描写,也隐含了内心对归属感的渴望。

“山忆喜欢劳远梦”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山河的怀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接着用“地名惶恐泣孤臣”表达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忧愁,情感越发浓烈。后面几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长风与积雨的互动,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最后,诗人以“便合与官充水手”收尾,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茫然,呈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即便面对困境,也愿意尝试新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七千里外二毛人:遥远的地方,指代异乡的人,带有一丝无奈的情绪。
  2. 十八滩头一叶身:在崎岖的旅途中,孤身一人,象征漂泊与无依。
  3. 山忆喜欢劳远梦: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虽劳累却依然向往美好远方。
  4. 地名惶恐泣孤臣:对“惶恐”这个地名的感慨,流露出孤独与无助。
  5. 长风送客添帆腹:自然的助力,增加了旅途的希望。
  6. 积雨浮舟减石鳞:自然的变化,象征生活的波折与不确定。
  7. 便合与官充水手:表明一种无奈的归宿,接受现实,尝试新的身份。

修辞手法:

  • 对比:孤独的身影与浩瀚的自然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自然景象如“长风”、“积雨”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比喻:用“孤舟一叶”形象化地表达漂泊的无助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豁达与无奈,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方:象征希望与理想,代表对未来的向往。
  • 孤舟:象征孤独与无助,反映出诗人的心理状态。
  • 长风与积雨:自然的力量,象征生活的变化与不确定。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七千里外”的含义是?
    A) 形容距离远
    B) 形容时间长
    C) 形容心情好
    D) 形容天气冷

  2. “地名惶恐泣孤臣”中的“惶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快乐的情绪
    B) 一种恐惧的情绪
    C) 一种期待的情绪
    D) 一种安详的情绪

  3. 诗中提到的“十八滩”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艰难的旅途
    C) 丰富的收获
    D) 安静的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旅夜书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苏轼的《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与杜甫的《旅夜书怀》都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但苏轼更多地表现了对理想的渴望和无奈,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两者在表达手法上各具特色,反映了各自时代的不同背景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元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创作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