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时间: 2025-01-22 22:27:38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作者: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白话文翻译

细雨在斜风中飘洒,带来一丝寒意。
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柳树,映衬着晴朗的滩涂。
沿着淮河和洛河,水流渐渐变得宽广。
雪沫和乳花浮在午后的茶盏上,
蓼草和蒿笋被用来尝试春天的滋味。
人间最美的滋味便是这种清淡的欢愉。


注释

字词注释

  • 细雨:细小的雨,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 斜风:风的方向倾斜,暗示天气的变化。
  • 淡烟:指轻薄的烟雾或雾气。
  • 疏柳:稀疏的柳树,形象生动。
  • 雪沫:指茶水中的泡沫,象征清淡的饮品。
  • 蓼茸:蓼草的嫩芽,春天的象征。
  • 蒿笋:指蒿草的嫩芽,同样是春季的食材。
  • 清欢:指清淡的欢乐,强调一种淡雅的生活情趣。

典故解析

  • 雪沫乳花:寓意春日的温暖和生活的愉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元丰七年,正值冬末春初,苏轼与友人游览南山,感受自然的变化,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简单快乐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苏轼在《浣溪沙》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简单快乐的追求。开篇的“细雨斜风作小寒”,一方面描绘了冬季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春天。接着,诗人描绘了淡烟疏柳的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柔和的自然之美,仿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而至。

“入淮清洛渐漫漫”一句,描绘了河流渐渐宽广的景象,寓意着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推移,给人以深思。而后面的“雪沫乳花浮午盏”则通过细腻的饮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暗示着即使是在寒冷的冬日,生活中依然有温暖的时刻。

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在喧嚣的生活中,清淡、简单的快乐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表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描绘了寒冷的天气,暗示冬季的气息。
  • 第二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第三句则暗示了河水的宽广与流动,带来时间的感悟。
  •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饮食细节展现春天的来临和生活的平淡乐趣。
  • 最后一句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强调清淡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色比喻人的情感状态。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加生动。
  • 对仗:对仗工整,使整首诗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强调在平淡之中找到快乐,体现了苏轼的豁达与洒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象征温柔与细腻。
  • 疏柳:代表春天的生机。
  • 雪沫:象征生活的清淡与纯净。
  • 蓼茸蒿笋:春天的象征,暗示对新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天气是怎样的?
    A. 寒冷 B. 炎热 C. 温暖

  2. “人间有味是清欢”意思是:
    A. 生活苦涩 B. 生活简单的快乐 C. 生活繁华

  3. 诗中提到的食材主要是:
    A. 菜花 B. 蓼茸与蒿笋 C. 水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生机与人事的变化。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浣溪沙》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内心的清欢,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孤独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