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5:50:16

李峤真才子,新翻水调歌。

诸郎扈跸入烟萝。

懊恼催花羯鼓变鸣鼍。

断栈愁云隔,蚕丛泪雨多。

雪衣明惠念弥陀。

吉了不知南内是南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柯子 其二
李峤真才子,新翻水调歌。
诸郎扈跸入烟萝。
懊恼催花羯鼓变鸣鼍。
断栈愁云隔,蚕丛泪雨多。
雪衣明惠念弥陀。
吉了不知南内是南柯。

白话文翻译:

李峤真是一位才子,他的新作《水调歌》令人赞叹。
众人随驾而来,走入烟雾缭绕的山林。
我因对花的催促而感到懊恼,犹如羯鼓声变成了鸣鼍的低哼。
孤独的栈道上愁云密布,蚕丛中的泪雨纷纷而下。
在雪白的衣衫中,我默念着弥陀佛。
可惜经过一番吉凶,我却不知南内的南柯究竟是什么。

注释:

  • 李峤:唐代著名诗人,才华横溢。
  • 水调歌:古代诗词曲调,常用以表达情感。
  • 诸郎:指众人,特指跟随皇帝的官员。
  • 扈跸:指皇帝出行的车驾。
  • 羯鼓: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声响低沉。
  • 鸣鼍:青蛙的叫声,形容低沉。
  • 断栈:意指孤独或与世隔绝的状态。
  • 蚕丛泪雨:形容忧伤和泪水。
  • 雪衣:指清净之衣,象征高洁。
  • 弥陀:指阿弥陀佛,象征佛教的信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克家,近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传统诗词的继承与创新而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近现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可能借助古典题材表现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南柯子 其二》通过对李峤的赞美引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以李峤的才华为引子,随后描绘了众人随驾而入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梦幻的氛围。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诗人却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懊恼。通过“羯鼓变鸣鼍”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接着,诗人又通过“断栈愁云隔”的意象,展示了内心的忧伤与孤独。最后,以“吉了不知南内是南柯”结束,诗人似乎在反思人生的意义,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李峤真才子,新翻水调歌”:开篇直接称赞李峤的才华,表现出对才子作品的高度认可。
    • “诸郎扈跸入烟萝”:描绘皇帝以及随驾官员的出行场景,生动而形象。
    • “懊恼催花羯鼓变鸣鼍”:通过羯鼓与鸣鼍的比较表现内心的失落感。
    • “断栈愁云隔,蚕丛泪雨多”:孤独的栈道与愁云,表现出深深的忧伤。
    • “雪衣明惠念弥陀”:在孤独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寄托。
    • “吉了不知南内是南柯”: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迷茫。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羯鼓变鸣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失落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用“泪雨”来形容忧伤,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慨,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李峤:象征才华与理想。
  • 羯鼓与鸣鼍:象征失落与变迁。
  • 断栈愁云:象征孤独与忧伤。
  • 雪衣:象征清净与追求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峤在诗中是以什么身份出现的?

    • A. 皇帝
    • B. 才子
    • C. 文人
    • D. 战士
  2. 诗中提到的“羯鼓”与“鸣鼍”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失落
    • C. 和平
    • D. 希望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迷茫?

    • A. 未来
    • B. 理想与现实
    • C. 爱情
    • D. 友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峤的《水调歌》:与此诗相呼应,展现风格与情感相似。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失落感。

诗词对比

  • 张克家的《南柯子》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孤独的内心,而后者则更强调对美好景象的追求与失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宋词鉴赏》
  • 《张克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