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镜精舍》

时间: 2025-01-11 10:50:58

时暇陟林阜,聊访尘外迹。

禅岩莹灵辉,于兹鉴空寂。

看笋出深樾,听泉憩危石。

胜践已云屡,谁能惮行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时暇陟林阜,聊访尘外迹。
禅岩莹灵辉,于兹鉴空寂。
看笋出深樾,听泉憩危石。
胜践已云屡,谁能惮行役。

白话文翻译:

有空闲时,我攀登上林峰,顺便去探访尘世之外的踪迹。
禅意的岩石在阳光下闪烁着灵动的光辉,在这里我能映照出内心的空寂。
看那竹笋从幽深的树荫中探出头来,听那泉水在悬崖的石头上安静流淌。
胜地的游览已经多次,但谁又能畏惧行走的劳累呢?

注释:

  • : 登上,攀登。
  • : 小山丘。
  • : 随便,姑且。
  • 尘外: 尘世之外。
  • 禅岩: 指禅宗的岩石,象征清净和宁静。
  • : 明亮,光辉。
  • 灵辉: 灵动的光辉,形容光亮而清灵。
  • : 映照,反映。
  • 空寂: 内心的空灵与宁静。
  • : 竹笋,象征新生与希望。
  • 深樾: 深厚的树荫。
  • : 休息。
  • 胜践: 游览名胜。
  • 云屡: 多次,数次。
  • : 畏惧。

典故解析:

在诗中,"禅"和"岩"的结合体现了禅宗思想的清净与自然。禅宗提倡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明澈,"禅岩"代表了这一思想的空间体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挚,元代诗人,生于南宋,后期生活在元代。其诗风受到唐宋诗歌的影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感悟。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石镜精舍》创作于元代,诗人可能在个人修行或游览名山时写下此诗,表达他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元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石镜精舍》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哲思的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林峰上的游历,展现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描绘了作者在闲暇时登山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自然的亲密感。接着,诗人通过“禅岩莹灵辉”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禅意,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灵动与和谐。在“看笋出深樾,听泉憩危石”的描写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灵动,反映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最后,诗人以“胜践已云屡,谁能惮行役”结束,表达了对往返行走在自然中的乐趣与坚持,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时暇陟林阜:有闲暇的时候,登上小山丘。
  2. 聊访尘外迹:随便去探访尘世之外的踪迹。
  3. 禅岩莹灵辉:禅意的岩石在阳光下闪烁着灵动的光辉。
  4. 于兹鉴空寂:在这里我能映照出内心的空寂。
  5. 看笋出深樾:看那竹笋从幽深的树荫中探出头来。
  6. 听泉憩危石:听那泉水在悬崖的石头上安静流淌。
  7. 胜践已云屡:胜地的游览已经多次。
  8. 谁能惮行役:但谁又能畏惧行走的劳累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禅岩”与“灵辉”结合,象征着内心的清净。
  • 拟人:泉水“憩”在石头上,赋予水灵动的特质。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然与内心宁静的生活理想,展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闲暇生活的珍视,体现了元代文人清新脱俗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阜:象征自然的高远与清新。
  • 禅岩: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象征生命的源泉与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陟”的意思是: A. 下降
    B. 登上
    C. 休息
    D. 游玩

  2. “禅岩莹灵辉”中,“莹”指的是: A. 黑暗
    B. 明亮
    C. 温暖
    D. 寒冷

  3.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A. 通过游历
    B. 通过沉思
    C. 通过写作
    D. 通过交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写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描写夜景与思乡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